大源村垃圾分類示範片正式運行!村環境都變了
近日
大源村大源洞和黨建公園
兩個垃圾分類示範片
相繼開始運行
這兩個垃圾分類示範片上線後
大源村垃圾分類狀況
又有哪些改變呢?
↓↓↓
行走在大源村第11經濟社,映入眼簾的是乾淨整潔的道路和擺放整齊的車輛,以前每隔一段路就會看到的垃圾桶如今已不見蹤影,空氣中也嗅不到垃圾的氣味。
▲ 大源村街巷乾淨整潔
據介紹,大源洞和黨建公園垃圾分類示範片分別於今年4月28日、5月27日開始正常運作,分別由原來的10個垃圾投放點撤併為7個垃圾投放點,由原來的近200個垃圾投放點撤併為19個垃圾投放點。
兩個垃圾分類示範片
涵蓋第8、11、20等多個經濟社
改善了“垃圾圍家”與“垃圾惡臭”的狀況
減量
700個垃圾投放點撤併為180個
▲ 大源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
據統計,大源村現有本地居民8000多人,外來人員高峯期約有25萬人,平均一天產生的垃圾約150噸,最多約210噸。
去年10月份之前,大源村6000餘棟房屋被大約700個垃圾投放點的3000多個垃圾桶包圍,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環境。
去年10月底,大源村在第11、12經濟社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重新佈局轄內垃圾桶,設立垃圾分類投放點與垃圾分類收集房,動員居民定點投放垃圾,垃圾收集時間縮減為半小時。
▲ 大源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房
去年12月,全村實現了撤桶。
今年垃圾分類示範片建設以來,全村垃圾投放點撤併為180個分類投放點、35個垃圾分類收集房,真正將居民從垃圾圍城中“解救”了出來。
市派駐大源村第一書記助理肖治軍表示,垃圾投放點撤併的初衷是環保,但同時嚴格遵循距離原則,將間距較近的幾個點合併為一個點,不會讓附近的居民覺得投放點離家遠,居民的配合度依然比較高。
此外,為了讓垃圾的氣味不再飄散在空中,大源村嚴格落實垃圾定時投放,每天早晚7:00—9:00的時間段除外,垃圾投放點實現撤桶;同時,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體系,及時將投放點的垃圾就近分類收集至生活垃圾收集房,做到桶滿即收、二次分揀,並在垃圾收集房安裝了除臭設備。
增員
居民踴躍加入三級站桶員隊伍
垃圾分類示範片
如何發揮引領作用
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在全村的實施?
大源村建立了“黨員帶頭、幹部跟上、後備力量參與”的三級站桶督導機制,以黨建引領、逐層落實的方式,調動全體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來到大源村第8經濟社,每位站桶員都身穿綠色的工作服、手持破袋器和鐵鉗,耐心地指導投放垃圾的居民做好分類工作。
▲ 站桶員指導村民投放垃圾
該經濟社負責人介紹,站桶督導機制的實施方案已經由居民表決通過,大家參與的熱情非常高,在黨員、社委幹部、志願者的帶動下,作為後備力量的羣眾主動參與站桶,成為了大源村垃圾分類示範片中第一個實現三級站桶的經濟社。
“在每個垃圾分類投放點上,站桶員需要引導居民進行二分類,即廚餘垃圾與其他垃圾;同時要鼓勵居民進行四分類,即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循序漸進地培養居民養成分類習慣。”肖治軍説。
▲ 村民在站桶員指導下正確投放垃圾
站桶督導行動期
據悉,為確保站桶工作落到實處、避免形式主義,大源村還設立了垃圾分類站桶督導行動期。
第1期定為7天,往後每期定為3天,站桶期間如果有2天廚餘垃圾分類考評為不合格,該站桶督導行動期視為不合格,站桶督導行動期自動延長1期。
同時,不按照要求分類、亂丟亂扔垃圾的住户將受到教育整改、警告、重點整治、列入黑名單等四種處罰,並將被納入站桶員隊伍。
值得一提的是,大源村第11經濟社讓監控派上了用場,實時監督站桶員與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該經濟社負責人説:“這個攝像頭原來只用於治安,後來監控垃圾粗分類,比如工業垃圾的投放,今年專注於監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發現不按時、不按點投放的行為及時給予警告。”
▲ 監控為垃圾分類工作助力
大源村正在不斷探尋
“特大城中村”開展垃圾分類的新路子
據悉
大源村垃圾分類工作
預計今年6月中旬全面鋪開
文 | 張智虹
圖 | 董啓元
編輯 | 黃敏茹
圖編 | 楊元翱
編審 | 羅盛光 温穗章
審核 | 劉海裕
白雲區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