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修好通往羣眾心裏的路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綜合

扶貧要走進羣眾心裏,就要從羣眾最關心的事做起,從點滴小事改變,解決真問題,讓羣眾有看得見的收穫

一條平整筆直的水泥路穿村而過,重建的石橋橫卧溪面,水流潺潺,眼前煥然一新的村貌喚起我初次進村的記憶。

今年4月,我來到湖南省寧遠縣中和鎮彰佳山村幫扶。那時,村裏還有一條3.2公里長的通村“泥巴路”,看到別的村都修好了水泥路,不少村民有些怨言,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們的威望也打了折扣。

如何解局?思來想去,還是得先去聽聽村民們的真實想法。住進村部之後,我便立刻開始逐一入户走訪,問需求,聽意見。

走訪時我發現,11歲的李婷,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從小跟着70多歲的奶奶生活。過去由於村幹部對相關政策不熟悉,認為李婷有母親,不能享受無人撫養兒童補貼。瞭解情況後,我查閲了幫扶政策,幫她向民政部門申請到了補貼……隨着羣眾的困難越來越多得以解決,越來越多的村民也開始主動找我。

尤其是村民們看到我和村幹部們為修路多方奔走,讓“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再打交道時,大夥兒熱情了許多。

在村民支持下,我一鼓作氣,將村裏的黨員幹部、羣眾代表召集起來共謀發展。有村幹部提議修建家畜養殖場。“我們不懂技術呀”“沒有錢來投資”,不少人提出質疑。

有了“修路”的經驗,我沒有現場表態。村民關心什麼,就首先解決什麼。經過多方努力,我聯繫到一家願意來村裏投資的公司;資金解決了,我又聯繫了縣裏的技術員做培訓。如今,養殖場正在加速建設,待建成投運後,預計能帶動100餘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前兩天在一次走訪時,有脱貧後的村民向我感慨,“脱貧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有扶貧幹部領着幹,心裏更有底了”。

在基層,要收穫羣眾信任,先得了解他們的訴求,能給大家真真切切的實惠,帶去看得見的改變。扶貧要走進羣眾心裏,就要從羣眾最關心的事做起,從點滴小事改變,解決真問題,讓羣眾有看得見的收穫。只有這樣,脱貧路才能越走越寬。

(作者為湖南省寧遠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8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