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我就是喜歡看你破口大罵卻又無能為力的樣子。”
“無能狂怒”與“口吐芬芳”,應該能高分入選2020年網絡熱詞。在遭遇突發、變數和無奈、無助中,這兩個詞成了網民心態的真實寫照。
1
“無能狂怒”展現情商下限
在網絡上,“無能狂怒”人設最早可追溯至一款網絡遊戲。在名為俠盜獵車手的單機遊戲中,一個目光短淺又喜歡跟風的“偽正義人士”被稱為“無能狂怒人”,總是情緒上頭地批判一切。後來更多的對戰遊戲中,會將那些實力不夠又喜歡亂髮脾氣的玩家,稱為“無能狂怒”。
無能狂怒者在虛擬世界裏“口吐芬芳”,通常十分簡單粗暴。比如問候你的全家,很多“芬芳”的字眼只能打成“*”。其目標很直接,就是激怒你。如果你被激怒了,開始“對噴”,加上“吃瓜羣眾”七嘴八舌,就會上演一場波瀾起伏的情緒秀。
網絡人也是社會人,網絡情緒與現實情緒相互影響,網絡人格也是現實人格的寫照。大部分在網上“口吐芬芳”“無能狂怒”的人,都是為了宣泄情緒。
“現實中好面子又膽小,感情事業諸多不順,想到網上發泄一下怨氣,只能説誰撞到槍口上誰倒黴。”網友小姬説。
“我也曾是個無能狂怒者。憋屈憤怒的時候,為了發泄逮人就罵,生氣完之後又會陷入自我厭棄,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很廢,發怒的樣子特別蠢。”網友拓皮説。
現實中的無能狂怒者似乎更具有辨識性。無論打扮得如何光鮮亮麗,總掩蓋不住一股頹敗氣息,輕易就能暴露情商下限。
還有一種“無能狂怒”的表現:現實中懦弱膽小,大底是不敢狂怒的,在網絡朋友圈裏卻總是喋喋不休地抱怨,一而再再而三地發泄,往往只是為了芝麻綠豆的小事,很難得到他人的共鳴。幾乎所有人都會對這樣的人敬而遠之,這種無能狂怒者或許不知道如何解決現實問題,只知道憤世嫉俗。
2
“口吐芬芳”與“出口成髒”
有意思的是,在大部分網友尤其是年輕人看來,“口吐芬芳”並非不能理解,“無能狂怒”感同身受。我們不妨嘗試着把“口吐芬芳”與“出口成髒”區隔開來。
網絡世界對“口吐芬芳”的態度,有個基本的前置價值判斷,那就是説髒話是不對的。問題是,哪個人敢説自己沒罵過髒話,實在忍不住想罵怎麼辦?我理解你但還是要批判你,於是在機智的彈幕網友編排下,就有了“口吐芬芳”“小嘴抹蜜”的反諷。
“口吐芬芳”的未必是無能狂怒者,但無能狂怒者通常會“口吐芬芳”。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屏蔽了,但也有一些重口味的網友,就喜歡看無能狂怒者“口吐芬芳”。這裏又有個關聯梗:無能即“菜”,“XX世界菜是原罪”,你有多“菜”,我就有多下飯。
所以説在這一維度上,今天的年輕人哪是現實中的老派“出口成髒”能比的?當然,“口吐芬芳”畢竟不是網絡的主流、常態。這些年,我持續關注網絡青少年亞文化圈的發展,核心圈層裏的年輕人大都三觀端正、温文爾雅、多才多藝。反倒是有一批遊離於核心圈層外的人,到處煽風點火蹭熱點,甚至披着自媒體外衣為流量帶節奏,殺伐之氣、流氓之氣甚重。
澳大利亞學者韋津利在《髒話文化史》中認為,髒亦有道。有些“口吐芬芳”看似惡毒,其實殺傷力不過爾爾。倒是一些用骯髒的心思説出來的話,看似單純卻字字誅心。淨化網絡環境到底要淨化什麼呢?這是值得認真評估和思考的。
我們應該更相信現在的年輕人。作為網生代的他們有獨特的“免疫力”,有應對網絡糟粕的自淨自愈機制。再換一個角度想,被捧在手心裏長大的年輕人多接受些淬鍊,偶爾接觸來自他人的“惡意”,也不失為一種挫折教育。
3
讓憤怒變成鎧甲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二十不惑》裏有這樣一句台詞:“我們都是這個新世界的實習生,滿懷期待地想要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可這陌生的世界卻告誡我們:初次見面,你在這裏,微不足道。”
微不足道——多麼扎心而現實的評價。因為微不足道而被忽視、放棄、任意擺佈,除了無能狂怒還能怎麼辦?家長因為孩子“口吐芬芳”而震驚,並將責任歸咎於網絡的時候,又有多少在孩子鬧情緒時自己卻“不在場”的反思?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的相關研究顯示,家長與子女溝通不暢,是導致情緒波動的重要因素。家長對孩子的想法不夠理解,沒有正向引導,會進一步加重孩子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轉而更加依賴網絡來緩解壓力。
“不少年輕人心理陰影面積不低,這是我們要高度重視的。”一位教育管理部門的幹部曾這樣告訴我,當今教育要面對的一個核心議題,就是情緒管理。無論教師、學生還是家長,情緒管理好了,態度才能端正,教育才能形成合力。
有效的情緒管理,能讓負能量變正能量,讓憤怒變成鎧甲。
給孩子留一個發泄憤怒的渠道,並且注重疏導中的“陪伴”效應。嘗試着把憤怒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動力,而不是僅僅在打“嘴仗”中消耗能量。生活不易,人艱不拆,但親近的人可以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怒,一起反思,一起熬過去,最終,一起成長。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8期
半月談記者:俞菀
責編:楊建楠
校對:孫好(實習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