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陳奶奶趕夜市賣鞋墊 男人鞋墊十元三雙 女人鞋墊十元四雙
7月5日,在江蘇省連雲港贛榆區老街夜市上,82歲的陳奶奶在出售她手工製作的鞋墊。小編問價,陳奶奶説:男人鞋墊,十元三雙,女人鞋墊,十元四雙。陳奶奶説完,小編和陳奶奶開玩笑:你重男輕女啊,陳奶奶笑了。(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頭條號:世新大視界)
陳奶奶介紹説,她做鞋鞋墊,一天頂多做五雙。年紀大了,不能太累着,平時做鞋墊,也就感到有些事做,心裏面踏實。
陳奶奶做的鞋墊挺好的,小編買了三雙,十塊錢。陳奶奶給小編裝鞋墊。陳奶奶説 ,她做的尺碼絕對是大小一樣的,二十四碼絕對是二十四碼,小了找她。陳奶奶説話挺實在。
這位大姐也過來購買陳奶奶的鞋墊。她説,陳奶奶的鞋墊做的真好,她家裏人都穿。聽她這麼一説,原來是陳奶奶的老顧客了。
陳奶奶挺有童心,把自個做的鞋墊擺放在攤位上還擺了個造型。這個造型萌態十足,挺好看吧?
陳奶奶展示她做的鞋墊。她説,都是棉布做的,吸汗,墊在腳下舒服。
這位大姐買了陳奶奶的鞋墊給陳奶奶付費。她説,陳奶奶的鞋墊做的好,又不貴,沒有還價的。陳奶奶真的是好手藝,這麼大歲數了,能做出這麼多鞋墊,還真不容易。祝陳奶奶身體健康,鞋墊早些賣光吧。(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頭條號:世新大視界)
老人名叫王振榮,1910年出生,今年已107歲,住在傳媒大學附近,老伴已去世。老人從07年開始在傳媒大學西門賣鞋墊
很多傳媒大學的同學尤其是女同學都知道這個賣鞋墊的爺爺,因為在學校沒有修建校園到女生宿舍的天橋時,老人賣鞋墊的地方是女生往來教學樓和公寓的必經之路,同學們都親切的稱呼他爺爺。很多同學經常在爺爺這買鞋墊。爺爺説,傳媒的和二外的學生很照顧他的生意,他很感謝同學們
夜幕下一名女學生在購買鞋墊
老人白天在家做鞋墊,一天能做4、5雙鞋墊,晚上5點準時推着小車出來賣鞋墊,要到晚上九點半以後才收攤回家
老人的身份證顯示其出生日期是1910年11月16日
一車鞋墊有上百雙,再加上小車的重量,共接近200斤,已年過百歲的老人就這樣每天晚上推着近200斤的重物從家到傳媒大學西門
已進入深秋的北京氣温降得很快,晚上只有零上5度左右。從下午5點到晚上9點,老人的晚餐就在這幾個小時內的某一刻進行。他的牙都已經掉沒了,晚餐只有一個冷的白饅頭,連一杯水都沒有,問老人為什麼不從家帶着水杯,老人回答是“喝了水就要上廁所,賣東西還要上廁所不方便”
他駝着背,將整理好的鞋墊裝上車。然後,推着車在昏黃的路燈下,朝家裏走去;【喜歡就請關注訂閲本頭條號吧!圖片來源網絡,每天更新精彩奇聞趣事等。】
(2017-06-05)
96歲章婆婆來自浙江仙居縣朱一村,在常州青果巷女兒這裏居住了三年,每天閒不住,一針一線做鞋墊賺錢養活自己。
青果巷,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始建於明萬曆年(1581年)前,當時運河由文亨橋入西水關,經東西下塘,穿城後出東水關蜿蜒向東。青果巷面臨城區運河段,當時船舶雲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開設備類果品店鋪,舊有“千果巷”之稱。《常州賦》雲:“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陳。”後運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常州方言“千”、“青”難辨,才有了現在的“青果巷”。
章婆婆在女兒租住的十平方小房居住,每天閒不住,一針一線做鞋墊賺錢養活自己。
章婆婆看上去精神很好,就是耳朵有些聾,和她講話要大聲喊才能聽的見。
天氣好的情況下,就會坐在房門外專心致志的做鞋墊,她的鞋墊沒有摻雜其它材料,都是好厚的布料,縫製的針腳很密實。
章婆婆做好鞋墊拿到公園去賣,她説,每天可賣掉三雙鞋墊,三雙鞋墊賣九元錢,有的人買三雙鞋墊給十元錢,看章婆婆這麼大年紀出來賣鞋墊也不容易,就不讓章婆婆找回一元錢。
章婆婆住在不到十平方的房子裏,每月交房租二百元。
在房間裏搭個煤爐子自己做飯吃。
章婆婆的身份證上面寫着出生年月:1921年3月23日。
章婆婆還可以自己做衣服,這樣的衣服估計現在沒人會做了。
章婆婆和鄰居開心的聊天,巷子裏住了好幾户人家。
章婆婆把做好的鞋墊拿出來展示給作者看。
作者在章婆婆這裏用十元錢買了一雙鞋墊留作紀念。
章婆婆説,不用錢送給你吧,作者把十元錢拿給章婆婆趕緊跑了。
一位96歲高齡老人,還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創造財富,真是值得稱讚!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zhang200yi
(2017-05-18)
一針一線總關情”,繡花鞋墊是出自民間的一種手工藝品,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刺繡鞋墊還可以作為女方送給男方寄託感情的信物,如姑娘對情人、妻子對丈夫的愛,通過精心繡制的鞋墊,給予直截了當的表白。
今年35歲的“魔豆媽媽”王芬,家住江西湖口縣均橋鎮均橋村,8歲那年,命運和她開了個玩笑,她停止了生長,身高定格在1.2米,這也限制了她的生活半徑。而這幾年,由於她在淘寶開店,三年時間賣出了3萬多雙繡花鞋墊。現在還幫村裏的大爺大媽們代買新鮮玩意兒,成了十里八鄉的“村紅”。
(圖片來源網絡)
“魔豆媽媽”原本是網友對堅強的蘇州癌症老師周麗紅的暱稱,她自強不息的事蹟感動了億萬網友。為了更好的幫助像“魔豆寶寶”店主周麗紅一樣身患絕症,卻依然積極面對人生的女性,淘寶網聯合中國紅十字會於2006年啓動“魔豆愛心工程”,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始尋找“身處困境但自強不息”的困難母親。為“魔豆媽媽”提供創業資金、硬件及系統性培訓,幫助她們在淘寶上開店,實現夢想。2011年,魔豆愛心工程榮獲由國家民政部頒發的政府最高慈善獎項“中華慈善獎”。
繡花鞋墊賣向全國 當了回“紅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調研數據顯示,淘寶上的“魔豆媽媽”由於普遍文化程度較低,開設網店後,由於缺乏專業的網店管理知識和系統培訓,讓一些媽媽們舉步難行。2015年淘寶網開通線上幫扶系統、2016開始轉型升級定位做困難媽媽電商創業就業扶持。截至2017年3月底,淘寶網已經扶持了2000多名魔豆媽媽,幫助她們實現創業就業。
五月的一天下,王芬坐了半個小時的公交車,去湖口縣聽電商輔導員講解店鋪運營的課程。
回到10年前,2007年,王芬嫁給了一位比大她三歲的男人,婚後,王芬的老公由於腿部不方便,也只是在鎮上打打零工,做點油漆活,賺不了多少錢。而王芬自己無法下地務農,城裏的工作又幹不了。但是老公很疼她,家裏的苦活累活都不讓她碰,王芬只負責操持一些簡單的家務。2009年女兒出生以後,一家人的生活更是“捉襟見肘”,一向樂觀好強的王芬心裏暗暗想,一定要幫老公分擔,給女兒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2013年,王芬的姐姐花了兩千塊錢,買了一台立式電腦給她。2014年,只有小學五年級文化水平的她,自己埋頭摸索起如何開店。
那一年天氣特別冷,為了保暖,她花了幾天時間繡了一雙鞋墊給老公。王芬從中受到了啓發,隨後,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戰戰兢兢的在淘寶開了家“ha十字繡鞋墊”的小店,賣起了半成品的繡花鞋墊。
鞋墊價格7.5-9.9塊不等,繡着祝福和生肖圖案,“喜歡你、真愛永恆、平安、雞”等,最受歡迎的是繡着卡通圖案情侶接吻的“喜歡你”的鞋墊。買家買回去之後,需按照圖案上的針線自己縫製勾線一遍,方可成品。成就了情侶仌表達心意的一種儀式感。
雖然一個月只能賺2000多元,但可以支付她一年的房租,王芬已經感到很滿足。“自從開了淘寶店之後,我一個月賺的比老公還多,人更自信了,覺得自己間接當了回“紅娘”。”
買鞋墊大部分的買家來自全國各地,四川、貴州、雲南、內蒙古、重慶居多,其次是浙江、江蘇、上海、北京、河北等。
王芬告訴記者,“剛開始得知湖口縣有了免費的電商培訓課程這個消息,既高興又擔憂,萬一我去上課大家都停下來,只看我怎麼辦”。不過轉而又笑着説“我是獨一無二,回頭率特別高,走哪都受關注”。通過當地的培訓課程,她認識了新的同學,交到了新的朋友。
以前都是別人幫我,現在我也希望能幫到別人
為了方便女兒讀書,去年,王芬學起了“孟母三遷”把家搬到了鎮子上。房東人很好,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出租,一年房租2800元,過年還會幫她們準備一些年貨。説到此,王芬滿是感激。
兩層的小樓,一層大廳擺放着一台老公的摩托車,一輛女兒的自行車。除此之外,就是一台電腦、兩張桌子、兩把椅子、女兒的書包、作業本。右側還有一間廚房。看着女兒的書包,王芬説“希望這個月鞋墊可以多賣一點兒,她答應給女兒送一個芭比娃娃”。
二樓一側用於擺放鞋墊的庫房一側是卧室,靠近電視機的牆角貼滿了女兒的獎狀,8歲的女兒天真活潑,學習成績優異。推開卧室的窗户放眼放去就是一片池塘,夜晚聽取蛙聲一片。
在這個租來的房子裏,承載着一家人的生活,還有王芬的夢想。王芬踱着歡快的步子,走在擺滿繡花鞋墊的小小庫房裏,手裏揮舞着鞋墊,笑得很是開心。那一刻,她就像是“迎着春光跳躍的小鹿”。
現在除了開淘寶店賣繡花鞋墊,王芬還幫一些年紀大,不會操作電腦的大爺大媽們代購生活用品,買買被子、電扇等。
記得去年夏天,一位大爺找到王芬説“閨女,聽説淘寶上有那種又薄又涼快的被子,幫我捎一條阿”。隨後,王芬幫大爺下單,收到貨後,大爺非要給王芬感謝費,王芬禮貌地拒絕了。現在,遇上誰家裏娶媳婦,買大家電,附近的大爺大媽都會過來諮詢王芬的意見,請她幫着在網上購買。
王芬説“以前都是別人幫我,現在我也希望能幫到別人”。
我們老是感到,缺乏什麼東西而不滿足,是因為我們對已經得到的東西,缺少感激之情。——丹尼爾.笛福
(2017-05-08)
2017年2月24日,鄭州,79歲的老人竇桂花的自己家中一針一線地做着鞋墊。這位古稀老人,從2003年開始就堅持自制鞋墊送給部隊官兵、環衞工人以及困難羣眾。 圖片來源:沙浪/視覺中國
2017年2月24日,鄭州市,79歲的老人竇桂花的自己家中一針一線地做着鞋墊。這位古稀老人,從2003年開始就堅持自制鞋墊送給部隊官兵、環衞工人以及困難羣眾,每年都要送出數百雙。 圖片來源:沙浪/視覺中國
2017年2月24日,河南鄭州,79歲的老人竇桂花的自己家中一針一線地做着鞋墊。這位古稀老人,從2003年開始就堅持自制鞋墊送給部隊官兵、環衞工人以及困難羣眾,每年都要送出數百雙。 圖片來源:沙浪/視覺中國
2017年2月24日,鄭州,79歲的老人竇桂花的自己家中一針一線地做着鞋墊。這位古稀老人,從2003年開始就堅持自制鞋墊送給部隊官兵、環衞工人以及困難羣眾,每年都要送出數百雙。 圖片來源:沙浪/視覺中國
2017年2月24日,鄭州,79歲的老人竇桂花的自己家中一針一線地做着鞋墊。這位古稀老人,從2003年開始就堅持自制鞋墊送給部隊官兵、環衞工人以及困難羣眾,每年都要送出數百雙。 圖片來源:沙浪/視覺中國
2017年2月24日,鄭州,79歲的老人竇桂花的自己家中一針一線地做着鞋墊。這位古稀老人,從2003年開始就堅持自制鞋墊送給部隊官兵、環衞工人以及困難羣眾,每年都要送出數百雙。 圖片來源:沙浪/視覺中國
2017年2月24日,鄭州,79歲的老人竇桂花的自己家中一針一線地做着鞋墊。這位古稀老人,從2003年開始就堅持自制鞋墊送給部隊官兵、環衞工人以及困難羣眾,每年都要送出數百雙。 圖片來源:沙浪/視覺中國
2017年2月24日,鄭州,79歲的老人竇桂花的自己家。 圖片來源:沙浪/視覺中國
(2017-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