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馨予的全新時尚概念大片曝光,這組照片的主題為“衝破”。在照片畫面中,張馨予一襲烈焰紅衣,顏色鮮豔十分奪人眼球,再加上覆古髮型妝容和濃豔紅唇,與背後的純白畫面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帶來了視覺衝擊。
不得不説,在這組照片中,張馨予魅力十足,還有一張電力十足的“眼神殺”,都象徵了她要突破自我,撕掉標籤的感覺,就像突破身後的那扇白牆一般。這組大片的創意可以説是很棒啦!你覺得呢?
張馨予,1987年3月28日出生於江蘇崑山,中國內地女演員。
紅衣少女
作者:黨城老叟
朗誦:布音巴圖
請不要相信我的背影
那在黃昏的花田下
被拉得挺拔又偉岸
其實,站在這裏
我,已不再年輕
已不需要請花田的花朵
為我代言
七彩花田千畝花海
多好聽的名字
似曾相識
花朵姿情地盛開
熱情地吐蕊
我爬滿皺紋的眼睛
我已漸白的鬍鬚
我如霜的雙鬢
我落漠的神情
藉着花海的熱鬧
藉着身邊情人的低語
走向那些塵封的往事
彷彿是在昨天
這片長滿鮮花的花田
長在少年佈滿石頭的天空
白石頭的大地
和青石頭的天空
一看見那個穿紅衣的少女
青色石頭就長滿我的天空
我的大地也佈滿了白石頭
短短的棧道
長長的花田
在少年和老年之間
這段長長的路上
站在這花的海里
過去與未來
站在這裏
我只是個橋
不斷來回
不斷地徘徊
醒過來只是一瞬
此刻,我站在這花海之中
石頭碎了一地
全部長成了七彩的花朵
花朵在燃燒
突然有一點點疼
在心尖尖上
立刻傳遍全身
疼痛如花
必須承認,我已經老了
那就讓我走完這伸向花海的棧道
這多年前夢裏面曾經熟悉的花海
那就讓我再次走進我少年的天空
摸一摸,那時不敢觸碰的花瓣
嗅一嗅,曾經那不能呼吸的花蕊
眼前白石頭青石頭已經不再
已經成為,花的現實
但是,在這短短又長長的棧道上
在這滿天的花海中
我,再也不見
那穿紅衣的少女
花田的花長滿我的眼睛
再也不見紅衣的少女
花田的花撫摸着我的手
我的手指微微地顫抖
在一個遙遠的夢裏
我醒來,夢就在此刻
在眼前在腳下
在指尖在臉頰
在每一朵花前
那個穿紅衣的少女
再也沒有出現
而我 我在遠方
我在開滿鮮花的花田
走向夕陽
太陽下山了
我那長長的影子消失了
我突然看見了——她
那個穿紅衣的少女
在花海中向我走來
爸爸,你迷路啦
那是我的女兒
穿着紅衣的少女
哦——她原來在這裏
小北推薦(點擊
鏈接閲讀)
圖: 李彬 朱蕊
監製:吳 德 責編:李 彬 編輯:祁 晶
(2017-08-11)
説起紅衣大炮,大家耳熟能詳,他就是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周總在科技圈也是出了名大佬,從不按套路出牌,也曾在科技圈搞出幾件有名的大事,3Q大戰,360樂視酷派的三角戀等等,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如今他旗下的360手機怎麼樣了?
老周做手機的歷史還要從他做特供機開始算起,360特供機AK47上市之際,官方也公開了AK47採用的是有台系背景的奇美液晶面板。其餘部件,Flash由三星提供、電池為比亞迪製造,由阿爾卡特與360合作的一款AK47特供機。多家廠商聯合制造,當時老周曾發聲接近0利潤進行銷售,相同類型手機比別人便宜大約30%,聽起來非常好,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360的特供機失敗了。
他不會善罷甘休的,這才是老周。2014年12月,360投資4.095億美元與酷派成立合資公司,據消息人士透露,360董事長周鴻禕將出任合資公司CEO,酷派集團董事長郭德英將出任董事長。
後因樂視插足,360公司擁有合資公司75%股權,此後合資公司名稱也改成了360手機,老周正式做起了360手機,雖然360手機換了幾任總裁,但產品做得總還是非常的好,從第一代360奇酷手機到後來的Q5 N4S F4再到現在的N5 N5S可謂是如火如荼,在當今手機拼殺血海的情況下,360手機能夠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實屬不易。
360手機當前如火如荼,銷量非常的可觀,當然,我們也希望360手機能夠長遠的走下去,支持國產,我們永遠在路上。
歡迎關注:閒時雜談 你對360手機有哪些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2017-07-13)
據英媒報道,為給奶奶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賀壽,當地時間6月10日,威廉王子頂盔貫甲,在每年女王生日舉辦的皇家騎兵衞隊“旌旗操演”的閲兵彩排上首次亮相。讓人眼前一亮的不僅是騎兵的整齊有致,更是一排的紅色禮服,更外醒目。而這種紅衣也是英國的一個標識。那麼,問題來了,為啥英國士兵喜歡穿紅衣?而不是更利於隱蔽的綠色?
威廉王子
從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絕大部分英國士兵(陸軍步兵、海軍陸戰隊。但炮兵、來復槍兵和輕騎兵除外),都身着顏色深淺不同的紅衣。紅軍服可以説是英國軍隊和大英帝國一個強有力的文化符號。在曾經的大英帝國勢力範圍內,“紅衣軍”(redcoat)是婦孺皆知的詞語。儘管其他國家的軍隊也有過紅色制服,如1848年之前的丹麥陸軍全部身着紅衣,美國軍隊也有過紅色軍服。但英國、英屬印度和大英帝國其他領地的軍隊在差不多300年裏使用紅色軍服,使得紅衣成為帝國的一個標誌。時至今日,英國軍隊的某些單位,比如白金漢宮和温莎城堡的衞兵,仍然身着紅衣。
有人説,英軍使用紅衣,是因為血跡在紅衣上不顯眼,有利於維持士氣。遺憾的是,這只是個神話。紅衣上的血跡會變成黑斑,其實是相當顯眼的。歷史學家卡門詳細研究了英軍紅衣的歷史沿革,寫了一部專著《英國軍服》指出,英軍採用紅色軍服,原因可能是,在黑火藥時代,戰場上很快會瀰漫硝煙,能見度很低。鮮豔的顏色比較利於識別敵友。還有原因是當時紅色燃料便宜,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紅衣變成了一種值得驕傲的傳統。英國士兵身穿紅衣在全世界贏得許多勝利,紅衣成為了榮耀的象徵。
1815年,比利時的滑鐵盧,英軍展開線式陣型,擊敗了拿破崙最為精鋭的老近衞軍,並繳獲了許多老近衞軍的標誌:熊皮帽,並且從此英國皇家近衞軍在自己紅色制服上又有了戴熊皮帽的傳統,這個傳統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而這種顏色的搭配,也被英國王室沿用到傢俱上,如制服的紅色與勳章的金色搭配,紅色與熊皮帽的黑色搭配,創造出了一批英式獨有的家居風格。
武漢皇家公館家居-歐式傢俱
武漢皇家公館英式家居,傳承英國皇家經典家居質感,國際化家居設計,歐洲進口實木,純手工鑲嵌勾勒,為您定製獨有的英式風情家居。傢俱、窗簾、燈飾全部一站式服務,終身售後, 實力見證。
(2017-06-21)
舶來利器
所謂“紅衣大炮”,指的是17世紀歐洲國家制造的前裝滑膛炮,中國人最初把它叫作“紅夷大炮”(編者注:“夷”是漢族對外族的一種蔑稱,穿着紅色軍服的荷蘭部隊來華後,明朝人認為其長相古怪,為人野蠻,所以稱為“紅(毛)夷”,這類火炮也就被稱作“紅夷大炮”了)。
新航路開闢後,歐洲國家紛紛東來,其中葡萄牙來得最早。他們挾帶的早期大炮“佛郎機”,令當時的中國人大開眼界,被稱為“自古兵器未有出其右者”。16世紀後期,歐洲的火器製造技術出現了飛躍,火炮鑄造有了較為精確的設計數據,而且火炮裝上了炮耳,按數學理論計算發射彈藥。因此,17世紀初荷蘭人到來後,中國人的眼界又為之一變。荷蘭人“所恃惟巨舟大炮……下置二丈巨鐵炮,發之可洞裂石城,震數十里”,其威力令當時已被明朝軍隊普遍使用的“佛郎機”相形見絀。
“紅衣大炮”進入明朝人的視野沒多久,努爾哈赤在東北建立後金,起兵反明。1619年,四路明朝征討大軍薩爾滸之戰一敗塗地,令明廷朝野震驚。面對後金咄咄逼人的攻勢,以精通西學的徐光啓為首的一些大臣認為,“可以克敵制勝者,唯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積極主張引進“紅衣大炮”。
儘管明軍在與荷蘭人的衝突中也繳獲過“紅衣大炮”,但數量很少。明朝引進“紅衣大炮”的對象,是葡萄牙人。自從1557年起,以“船遇風暴,貨物被水浸濕,請求借地晾曬貨物”為藉口,葡萄牙人獲得在中國澳門的居留權。時間一長,明廷逐漸習慣了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存在,並把澳門的葡萄牙人當作傳統華夷觀統治秩序下的一個新的外夷藩屬。而葡萄牙人為了使自己的存在合法化,不僅每年交納2萬兩銀子的税金和500兩地租銀,還不放過任何結好明朝當局的機會,除對廣東地方官不時賄賂外,還出動艦船幫助明政府鎮壓叛兵以示恭順。另外,葡萄牙人在澳門的軍事工業也比較發達,為了防止西班牙、荷蘭等殖民對手的侵奪,澳葡當局在澳門築有大小9座炮台,還建有被遠東的葡萄牙人稱為“世界上最好的鑄炮工廠”的卜加勞鑄炮廠。該炮廠製造了大量各式銅鐵大炮,使澳門成為遠東最著名的鑄炮基地,這也為中國引進“紅衣大炮”提供了技術上的便利。
1621年,明朝從澳門購得26門“紅衣大炮”,並配有葡萄牙炮手。1623年4月,葡萄牙人在京營(編者注:明代京軍編制)首次演示射擊這款新式武器,不幸的是,發生一起膛炸傷人事件(這在早期火炮史上並不少見)。迷信的明官員認為這是不吉之兆.於是將葡萄牙人全部遣返澳門,但“紅衣大炮”顯示出的強大威力令焦頭爛額的明政府無法拒絕,11門大炮隨即被調往明軍的東北前線——在那裏,“紅衣大炮”開始了它的中國傳奇。
戰場顯威
1626年2月,起兵以來戰無不勝的努爾哈赤,率麾下13萬八旗勁旅抵達寧遠城下。此時的寧遠守將袁崇煥之前從未上過戰場,手下也只有守軍1萬人。無論是雙方既往的戰績還是兵力對比,這場戰事的結局似乎都毫無懸念。但袁崇煥卻與努爾哈赤一樣自信,他的王牌就是城內的“紅衣大炮”,不是1門,而是整整11門!勝負的天平就此改變。
當時,後金軍隊已開發出一套對付明軍舊有火器的攻城戰術。具體步驟是,第一批攻城部隊使用牌車(用覆蓋牛皮的堅硬木板做盾牌,如同一堵木牆),後面跟着弓箭手掩護下攜帶雲梯的登城隊。利用牌車抵抗住明軍的首輪火器的攻擊,雲梯頃刻間已架上城頭,不等明軍第二次開火,後金的先鋒便登上城牆。從遼陽到廣寧,在遼東戰場上這套戰術屢試不爽,但在寧遠城下卻遇到了剋星。佈置在寧遠城頭的11門“紅衣大炮”,“循環飛擊,每發糜爛數重”,濃煙密佈數里。明軍發射一炮可轟倒100多人,城外的後金軍屍積如山。按照當時在中國耶穌會傳教士的説法,“(後金軍)不清楚這種新的發明,蜂擁而前,遭到鐵傢伙的重創,登時他們就作鳥獸散”。寧遠之戰,努爾哈赤的不敗威名被“紅衣大炮”擊得粉碎。
一炮打響的“紅衣大炮”,令明廷喜出望外。頗具時代特色的是,一門立功的大炮被封為“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大將軍”。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紅衣大炮”都習慣用各種“將軍”命名,“憑堅城,用(紅衣)大炮”也成為明軍應對後金攻勢的不二法門。明朝對這種“神器”的仿製隨之開始,光是徐光啓就在崇禎3年(公元1630年)2月至8月間,仿製“紅衣大炮”400餘門。至1644年明朝滅亡時,已造出各類“紅衣大炮”千餘門。
另一方面,吃到苦頭的後金也意識到擁有“紅衣大炮”的重要性。1631年正月,後金成功仿鑄西洋大炮。皇太極將其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由於後金(清)統治者忌諱“夷”字,故將名稱改成了“紅衣大炮”,並沿用下去。同年8月,後金軍隊在大淩河之戰中首次使用“紅衣大炮”。在圍攻明軍堅固要塞於子章台時,6門“紅衣大炮”“擊壞台垛,中炮死者五十七人,台內明兵惶擾不能支,乃出降”,後金大獲全勝。“自此,凡遇行軍,必攜紅衣大將軍炮”,以騎射起家的後金軍一時竟有了“大炮百位不多,火藥數十萬猶少”的感慨。到了10年之後的明清松錦決戰時,清軍用數十門“紅衣大炮”連續轟擊錦州、塔山等要塞城堡。在轟擊塔山城時,清軍的炮火“直透堅城,如摧朽物”,將城牆轟塌20餘丈,步兵趁勢從缺口殺入,塔山就此失陷。在清軍先用重炮掃蕩城外的堠台等城防設施,繼而轟塌城垣,為騎兵強攻開闢通道的戰法面前,明軍一籌莫展,關外重鎮相繼失陷,寧錦防線徹底崩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非小編原創,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201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