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航、堵壩、臭水 多少水庫浮動“垃圾山”?

  阻航、堵壩、臭水,多少水庫浮動“垃圾山”

  蓄水量巨大的水庫兼具防洪、飲水、灌溉、航運、生態等功能,然而在一些水庫頻現“垃圾堵壩”,亟待進一步治理。

阻航、堵壩、臭水 多少水庫浮動“垃圾山”?

  一座水庫大壩前,垃圾已經“扣”住了大片水面 蘇曉洲 攝

  垃圾帶“扣”住大壩廣闊水面

  湖南沅江上總庫容超過40億立方米的五強溪水庫,是重要的電站和航運樞紐。半月談記者8月初採訪庫區,船至87.5米高的大壩附近突然停了下來。駕駛員仔細查看,發現一團亂糟糟的垃圾纏住了螺旋槳。

  好不容易排除故障繼續前行,眼前一幕觸目驚心:堆積如山的垃圾帶覆蓋了壩前廣闊的水面,廢舊泡沫塑料、瓶子、舊傢俱、爛網箱、房屋構件、枯枝爛葉、腐爛動物屍體等垃圾浮動在周圍。在炎炎烈日炙烤下,這些“水上垃圾山”腥臭撲鼻、蚊蠅成羣。

  五強溪電廠一位工作人員指着大壩右岸一座塔吊狀設備無奈地説,靠這台清污設備,五強溪去年清理上岸的垃圾多達4萬立方米。“剛清完又堆起來了,沒完沒了!”

  在廣東清遠市飛來峽水利樞紐,管理處總工程師黃煥坤説,大壩年年被垃圾包圍。用專業清漂船打撈,清理一次就需要四五天。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庫區垃圾經常卡住甚至打壞船隻螺旋槳,很多船隻在庫區“望壩生畏”;垃圾還會卡住水輪機組,導致電站出現停機等事故;一些有小汽車般大小的“垃圾巨塊”甚至能卡住閘門,這讓行蓄洪、船閘運行等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垃圾長期泡水、堆積並在陽光下暴曬,嚴重影響大壩下游飲水安全。中科院水生所有關專家研究發現,水中垃圾等污染物容易釋放致癌物質、內分泌干擾物質,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水庫垃圾還直接導致水庫富營養化,總磷、高錳酸鹽指數等飆升,藻類水華暴發。

  破解治理乏力

  對市場過度依賴,讓大水庫深陷“垃圾堵壩”。

  一家大型水電集團管理人士介紹,目前應對“垃圾堵壩”主要靠企業化的電站或“半企業化”的水利樞紐管理機構。而大型水庫清理垃圾一年費用動輒上百萬元,多的達到數千萬元,且呈現年年增加的態勢,對企業來説是很大負擔。

  專家反映,在“垃圾堵壩”問題上,不少企業往往從經濟效益出發,只要水庫裏垃圾沒有威脅發電、防洪、航運,就不會常態化清理。為了節約費用、降低運行成本,有的甚至開閘放水衝。

  對面源污染認識不足,也導致治理無力。

  專家坦言,一些大水庫流域範圍內大量污水和固廢處理設施主要用於解決城鎮工業和生活排放問題,各地對局部小支流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危害性認識還不到位。

  一些庫區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在污染治理財政投入上存在“兩頭熱、中間涼”,中央投入加大、基層需求迫切,但地方(主要是省、地級市層面)投入少,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很多停留在規劃、策劃層面。一些庫區鄉鎮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尚屬空白,地方建設資金匱乏,不少農村居民不願意繳納農村垃圾收運費,財政資金兜底捉襟見肘,從源頭解決“垃圾堵壩”往往有心無力。

  守護一方清水

  各地幹部、專家建議理順“壩前垃圾”清理的責任機制,針對“壩前”庫區垃圾彙集現象,建立“壩前垃圾”清理企業或管理機構。

  同時,解決水利和環保共管共治協調問題,防範“幹流垃圾”是當務之急。在鞏固既有協調機制基礎上,加強聯合監督執法,通過設置審批、重大水污染事件應急會商、水源地保護協同等加強部際協作,協調監測行動、實現信息共享。

  提升庫區面源污染治理技術和能力同樣重要。應加大農村污水、固廢收處能力建設的財政扶持力度,在農村圍繞“收集、處理、利用、獎補政策制定”等關鍵環節,因地制宜,優化集成技術方案,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減量化、無害化,切實守護水庫一方清水。

  (半月談採寫記者:蘇曉洲、田建川、周凱、周楠、王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1 字。

轉載請註明: 阻航、堵壩、臭水 多少水庫浮動“垃圾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