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火爆,地王頻出,各地相繼出台了一些調控措施。蘇州的調控措施尤為引人注目:不僅有5個地塊暫緩出讓,還對10個地塊設置競拍地價紅線(即最高報價),超過這個價格,該宗地塊停止出讓。設置競拍紅線的做法,尚屬全國首例。有人認為蘇州的房價可能因此迎來拐點。果真如此嗎?
要點速讀1“最高限價”能防地王,但也僅僅能防地王。2政府房地產調控總是依賴行政手段,結果可能適得其反。“最高限價”僅僅是為了防地王,對土地市場降温作用有限
蘇州放出競拍地價紅線的大招,和蘇州土地市場過熱有關。今年4月份,蘇州地王頻出,出讓金規模也躍居全國首位,達347.9億元——要知道,2015年全年蘇州的土地出讓收入也不過500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蘇州出台“最高限價”目的在於防止地王出現,為土地市場降温。
目前,蘇州的措施確實能防地王——5月份蘇州本來要出讓20個地塊 ,位置優越,可能再創地王的5個地塊,暫緩出讓了;10個地塊被最高限價了;剩下的5個雖然不限價,有4宗為商服用地,1宗為文體用地,這些地塊很難拍出高溢價率。在分類調控,分城調控,地方負主要責任的調控形勢下,蘇州政府可以喘口氣了。
蘇州10塊“最高限價”的地塊
不過,這樣的調控不僅難給當地的土地市場降温,還可能為未來的升温埋下伏筆。有開發商表示,蘇州最高限價的10塊地塊,質量一般,最高限價基本是開發商最高心理價位,即使沒有限價,這些地塊也有可能出現成交價格低於最高價格的情況。
不用限價的限價了,需要限價的卻被雪藏。在大型房企雲集的蘇州,那5塊位置優越的地塊才是開發商願意不惜成本追逐的對象,如果這些地塊不限價, 依舊走正常的招拍掛程序,未來的蘇州土地市場仍可能地王頻出,行情火爆。
這樣的調控政策,不僅難降房價,還可能漲房價
土地價格上漲是造成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限制地價,房價確實有可能下降。這也是有人認為蘇州樓市可能出現拐點的原因。然而,相比於地價,供求關係才是房價的決定因素。蘇州政府採取的調控舉動,恰恰會讓樓市供求更加緊張,可能導致房價上漲。
暫緩出讓5個地塊會減少供給,自不待言。“最高限價”也可能減少供給:有業內人士指出,土地儲備較多的企業為防止成交地價較低,完全可以參與競拍,使舉牌價格超過限價,造成地塊流拍,保證已拿地塊的利益,而目前蘇州並沒有完善的應對措施。
實際上,蘇州4月份地王頻出,就和過去蘇州土地供應不足關係密切。當時,隨着蘇州樓市成交量攀升,蘇州庫存消化週期從2014年的11個月縮短至2016年4月的不足2.5個月。然而,蘇州政府從2015年11月到今年2月沒有土地供應,到了4月份突然放出十幾個地塊,長期的“飢餓營銷”,讓房企不惜成本搶地。
蘇州4月份地王頻出,和之前幾個月並未供地有關
增加土地供給,才能從根本上降房價。這不僅是學界共識,官方也不得不承認。2013年,面對地王頻出的局面,國土資源部在“房地產用地管理和調控工作座談會”上要求,務必做到年內不再出現“地王”,給出的辦法也是供需緊張的一線城市要加大住宅用地供應,平抑地價。
雖然行政手段能保證蘇州短期內不會出地王,但土地供給也受到了影響,在庫存不足3個月的情況下,如果引發新的恐慌性購買,房價很可能會上漲。
防地王,信貸手段可能更持久
限地王,沒有錯。因為從過去的經驗看,新地王會影響預期,常常會帶來新的房價記錄。房地產市場最火熱的時候,往往也是地王扎堆之際。企業此時拿地王被套,也不罕見。為了預防金融風險和市場動盪,地方政府採取措施防止市場過熱,也無可厚非,但“最高限價”顯然不是一個好辦法。
一線以及一些二線城市房地產火爆,其來有自。最近,貨幣政策寬鬆,房地產企業手中不缺錢;一線城市有限購政策,三四線城市庫存巨大,熱點二線城市穩賺不賠,房企自然扎堆;如今融資工具更加多元化,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也很低。
既然房企是因為錢多才任性,限總價就很難觸動房企了。地方政府應該從貨幣政策上進行調控。
實際上,為了鼓勵投資,我國對房地產開發項目的自有資金比例要求並不高,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項目為20%,其他項目為25%。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曾撰文指出,即使是這麼低的比例,房地產企業往往有各種手段來規避這些要求,例如通過關聯企業借款來充當自有資本金等,維持了很高的金融槓桿,一旦發生風險,將影響整個金融系統。
在“分城調控”“分類調控”的大背景下,蘇州地方政府完全可以提高房企自有資金的比例要求,加強對其自有資金來源的審查和監督,讓真正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土地拍賣,這樣不僅能防止高金融槓桿的房企衝擊地王,也能真正起到冷卻市場的作用。
更釜底抽薪的辦法是,試行現房銷售制度
我國實行的商品房預售制度,借鑑的是香港“賣樓花”制度。但與香港不同,中國的住房預售制度的最大特點是,購房者的預付款不是交給第三方監管,而是直接交給開發商。這一制度有很多弊端,在抬高房價上的作用尤為明顯。
學者李庚南發現,從今年1-4月份情況看,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等其他資金佔47%。這種資金構為開發商非理性拿地、爭當“地王”提供了底氣。他認為,取消預售制,將改變開發商的財務結構,促使開發商經營行為更加審慎和理性。減少盲目拿地等非理性行為,有利於消除土地價格的過快上漲,防止地王的出現。
在學者馬光遠看來,從全球來看,現房銷售是國內外住房銷售的最主要形式,那些預售佔主流的地區,如香港,房價常常居高不下;實行現房銷售的,鮮有房價不穩定的,關鍵原因在於現房銷售沒有槓桿效應,不容易催生泡沫。
關於房地產調控,權威人士曾表態,“要去掉一些不合時宜的行政手段”,蘇州的調控卻依舊行政色彩濃厚。沒有市場手段,沒有制度建設,這樣的調控註定是原地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