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華90多次的“中國通”、特朗普的核心幕僚之一羅斯又來了。這是他首次以美國商務部長的身份訪華。他來談什麼,又談出了什麼?
鷹派部長
羅斯的履歷頗有傳奇色彩。在出任商務部長前,他是美國知名投資人和銀行家,在收購破產企業方面經驗豐富,人稱“破產之王”。據美國《福布斯》雜誌估計,羅斯的個人淨資產超過20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
多年商戰經歷讓羅斯備受特朗普青睞。他是特朗普的長期合夥人,也是其競選期間的核心經濟顧問之一。無論是貿易政策還是企業税改革、擴大基礎設施投資,羅斯都沒少給特朗普出謀劃策。
美國副總統彭斯在羅斯宣誓就職儀式上稱讚説,羅斯是一位在商界打拼了40多年的成功商人,瞭解美國經濟各個領域。彭斯説,特朗普總統和他本人均對羅斯“有信心”,相信商務部在他的帶領下會持續促進美國經濟增長,為美國人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值得注意的是,羅斯在對外貿易上是出名的“鷹派”。他認為美國的對外貿易不能損害該國製造業工人的利益,稱上任後要想方設法擴大美國出口,削減貿易逆差,吸引更多的外國企業赴美投資。他還表示,關税將成為美國與他國進行貿易談判的手段之一,也將成為美國懲罰違反貿易規則的國家的工具。
羅斯也批評過中國。還沒正式上任時,他就將中國稱為“最具保護主義特徵的大型經濟體”,批評中國對自由貿易“談得多、做得少”。
這種風格的商務部長來華訪問,氣氛能和諧嗎?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表示,事實上,美國國內學界和業界對其高額貿易逆差和工作崗位流失的成因已有公論,即該國經濟結構和科技創新所致。在此情況下,羅斯屢次放狠話主要是出於國內政治因素考量。
“中美雙方都清楚,打嘴仗解決不了問題。就算他(羅斯)是鷹派,到了中國也得好好坐下來談。”張建平説。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要談什麼?
羅斯此行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打前站”,確保特朗普一個多月後的首次訪華之旅滿載而歸。眼下,這幾乎是中美雙方商務部的頭等大事。
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在與羅斯進行工作會談時稱,中方“高度重視”特朗普11月訪華,雙方應相向而行,為特朗普訪華創造良好條件,確保訪問取得積極成果。羅斯也表示,願與中方加強溝通與合作,為特朗普訪華籌備“豐碩成果”。
張建平接受“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表示,經貿關係已成為當前中美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此次羅斯來訪料將爭取就兩國經貿合作部分重點議題達成大致意見,為特朗普訪華做好經貿成果準備。
根據中國官方的説法,除特朗普訪華經貿成果準備外,雙方還就中美經貿關係等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中美經濟合作一年計劃料將是兩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此前,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已取得10項早期收穫,包括中國恢復進口美國牛肉等。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今年7月,中美首輪全面經濟對話確認要開展一年計劃,並爭取實現早期收穫。該計劃將包括宏觀經濟政策、貿易、投資、全球經濟治理四大領域,總的原則就是務實、高效推進中美合作進程,旨在把中美經濟合作的“蛋糕”做大,解決好中美經濟關係快速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和矛盾,進一步夯實中美關係經濟基礎。
張建平表示,上次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期間,雙方就一年計劃的具體細節尚未達成共識,這次羅斯訪華料將繼續進行深入溝通。
中國尤其關注的美國對華啓動301調查一事估計也會被談及。中方已多次表態説,對美方這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做法“強烈不滿”,將採取所有必要措施堅決捍衞中方和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近期,中國官方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中國商務部副部長俞建華日前已經赴美就這一問題與美方進行了嚴正交涉。
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看來,美國對華髮起301調查“最後很可能以雙方磋商解決的方式結束。”
羅斯關心的問題可能還包括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今年前8個月,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已達1680.6億美元,同比上升6.5%。8月當月,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達262.3億美元,同比上升4.2%。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實際上,中國能進口的基本上也都進口了”,蘇慶義的同事倪月菊説,現在問題在於中國希望進口美國的高技術產品,但美國卻在這方面採取出口管制。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此前已經表示,願意繼續擴大自美國的進口,也希望美國能在放寬出口管制上邁出實質性步伐。中方正釋放出充分的誠意和善意,就看美方如何回應了。
談出了啥?
雖然具體成果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即中美在羅斯此行期間再度明確了雙方經貿往來合作而非對抗的原則。此前,因美國在全球光伏電池及組件全球保障措施調查(“201”調查)中認定進口產品對美國內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還稱要研究對進口產品採取限制措施,有外界擔憂這可能使中美經貿摩擦升温。
鐘山稱,中美經貿合作前景廣闊,雙方應當珍惜來之不易的合作局面。中方願和美方繼續努力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加強合作,管控分歧,不斷推進雙邊經貿關係健康發展。羅斯也表示,中美經貿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經貿關係,雙方和兩國商務部加強溝通非常必要,“談判肯定比對抗好”。
(李曉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