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女兒之後,佛有了軟肋,又彷彿有了鎧甲。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不少夫妻在懷孕之後,都會忍不住想究竟是生個兒子還是女兒,其中,準爸爸媽媽對孩子還有一定的性別偏好,比如,他們更多的想生個女兒。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前段時間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話題:為什麼男性表示更喜歡生女兒?
其中,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自身的經歷,生動詮釋了一代代爸爸對女兒愛得到底有多深。
這位網友説道,自己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生病感冒,在自己房間裏咳了半宿,第二天爸爸就讓媽媽送她去醫院看病,結果媽媽火冒三丈的説:“我睡你身邊咳一宿你都沒聽見嗎?”
結果爸爸卻耿直上身:“光聽見女兒咳了,當時還覺得你很吵,搞得我聽不到女兒是不是睡得安穩。現在想想好像你是咳嗽了哈?”
後來這位網友結婚之後,一天和老公説自己可能感冒了,結果老公立馬從牀上彈起來表示:“我去看孩子,你呆牀上,感冒好以前別碰女兒。”
下面,也有不少網友表達了自己想生女兒的理由,讓人爆笑不已。
@唐酥:以父親的視角去審視我15歲之前的人生,如果我將來生了個兒子,一定是報應。
@小暈幾:孩子他爸覺得自己的優良基因傳女不傳男。
@從功:以我30年當兒子的經驗,還是生女兒好。
男性更喜歡生女兒,可能基於四大原因1、社會風氣影響
在以前,人們傳統觀念裏都認為養兒防老,但是近幾年,颳起了一股炫女風,帶上女兒奴標籤的爸爸獲得了不少的稱讚,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於是紛紛化身女兒奴。
美國知名心理學書期刊《行為神經學》上曾經刊登過一篇研究報告,這篇報告從生理學角度證實:爸爸寵女兒,是大腦的自然反應。
2、經濟壓力小
現如今,無論是結婚時的彩禮,還是結婚後的買房買車,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現在很少有年輕人能憑藉一己之力就完成這幾項人生大事,大多需要掏空父母的錢袋子。
而養女兒,彩禮、房子等都不是必需品,如果自己經濟條件尚可,可以多準備一些陪嫁,但如果經濟不佳,不準備也不會遭致太多非議,所以經濟壓力相對要小很多。
3、女兒是貼心小棉襖
男孩子大多好動,日常武力值十足,調皮搗蛋不好教育,而女孩子大多喜靜,十分乖巧,心思細膩,日常和爸爸更為親近。
再者,男性在社會上所面臨的壓力較大,而女兒作為他們上輩子小情人般的存在,往往能激起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用俗套一點的話説就是:彷彿有了軟肋,又彷彿有了鎧甲。
4、是性別偏見
美國心理學家蘇珊·格爾曼認為:人們會下意識地認為,男孩需要承擔更多責任。
因為父親會對男孩要求更嚴格一點,而對柔弱的女孩會降低要求,這其實是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此外,也有心理實驗證實,男性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跟女兒溝通,可卻不願跟兒子廢話,與女兒交流的平均時間是與兒子的5倍,這也從側面説明了性別刻板印象下,驅使爸爸對兒子和女兒的態度不同。
只要教育得當,生男生女都一樣男女性別不同所帶來的性格差異確實存在,但遠沒有宣揚的那麼大,只要父母用對了教育方法,其實生男生女都一樣。
1、寵愛教育
不少爸爸説,兒子和自己不親,只有女兒親,但這類爸爸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日常是不是對女兒更親熱,對兒子更冷淡。
其實,世界上沒有一個孩子不想親近自己的父母,但是父母對他們的冷漠會成為阻礙親近的屏障。
父母日常只要時刻表達對孩子的愛,就算是男孩,也會成為屬於自己的小棉襖。
2、獨立教育
只有當孩子真正獨立了,才能脱離父母的雙手獨自生活,才能用自己的雙手打拼出夢想中的未來。
而那些一直被父母呵護在羽翼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不具備完全獨立生活的能力,甚至可能成為啃老族。
3、孝道教育
雖然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但是今年來卻逐漸淡漠下來,究其原因,其實是教育的缺失。
父母從小就應當給孩子進行孝道教育,並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讓他們長大後能承擔起屬於自己的養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