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吳抒穎 每經編輯:魏文藝
3年前,當佳兆業集團總部的員工鄧亞星接到通知要調去貧困山區專職扶貧時,心中滿是激動,同時又忐忑不安。
2017年,佳兆業集團捐贈1億元助力廣東精準扶貧,併成立專職的扶貧公司,以“自捐自建”的EPC模式定點幫扶惠州市龍門縣6個貧困村,晨光村就是鄧亞星被派去扶貧的其中一個貧困村。
“一般的人都是退休之後才做公益,在這個年紀就能參與這項事業,很是激動,也感激公司給予的平台。”80後的鄧亞星如是説。
佳兆業定點幫扶的惠州市龍門縣貧困村 企業供圖
從拒絕到接受、歡迎
一開始,身份的突然轉變讓鄧亞星感到茫然,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做着完全陌生的工作,讓他手足無措。但他始終記得,管理層在佳兆業扶貧團隊動員大會上“懷着對農民兄弟的深厚感情”的叮囑,這成為了他日後工作的行動準則。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農村關係錯綜複雜,在扶貧工作中,遇到不理解、不支持的情況常有,發展產業時流轉土地、建設基礎設施時用地的糾紛都等待着他去處理。
鄧亞星説,他的處理準則是,在不違背原則的基礎上,堅持從農民的角度考慮問題,找到矛盾的癥結所在,才能順利推動項目。
“久而久之,當農民看到你確實是來做實事的,慢慢的就從拒絕、接受到歡迎。”打下了信任的基礎,佳兆業扶貧團隊現在在村裏,就如同朋友一般,會經常被村民邀請到家喝茶、吃飯。
在這場脱貧攻堅戰中,政府是主力,而作為民營企業,佳兆業集團在村裏的幫扶,往往能起到妙傳助攻的作用。
晨光村的吳繼成是建檔立卡貧困户,由於身患殘疾,身體行動不便,家中有兩個孩子要上學,唯一的收入來源低保補貼和妻子打點零工。
一家人居住的房子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修建的石頭房,年久失修,屋面黴變開裂,每年到雨季是一家人最難熬的日子,外面下大雨,家裏下小雨。
如果根據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吳繼成家其實並不符合拆除重建標準。這個項目原本也不在佳兆業的幫扶計劃中,但扶貧團隊在瞭解到吳繼成家的情況後,於心不忍,還是決定幫他房子進行翻修。
樓板加固、頂棚防水、屋面粉刷、衞生間改造……短短半個月時間,原本破敗不堪的房子煥然一新,困擾吳繼成多年的住房安全問題順利實現解決了。
村民送來“百家蛋”
在完成日常幫扶工作之外,佳兆業扶貧團隊還做着一份副業,幫村裏的農民賣農特產品給城裏的同事、朋友。
鄧亞星戲稱,這叫“買高賣高”,不僅以高於市場價收購農民手上的優質土雞蛋、水果、大米,再加點利潤賣出去,而利潤部分專門設立了個“龍門佳選”助學基金,用來資助孤兒、單親家庭的孩子。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資助12個孩子3年整了。
晨光村的子瑤原本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但不幸被查出患有白血病,每個月要輸兩次血。
全家除了政府低保之外,只能靠父親打散工養活一家人,因為怕子瑤上學時隨時暈倒,她的母親在學校門口開個小賣鋪,基本無法正常務工。
2018年,佳兆業扶貧團隊開始關注這個孩子,每年兩次給予助學金,並經常去家裏看她,雖然助學資金無法解決孩子醫療問題,但這樣的社會資助,也帶給了這個不幸家庭更多鼓勵和希望。
以真心換真情,佳兆業就是這樣一點點贏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在佳兆業幫扶的上東村,當村民得知有位佳兆業扶貧團隊的女同事懷孕後,為了給她補充營養,村裏婦女主任就去找土雞蛋,你家幾個我家幾個,湊了一籃子雞蛋送過來,而且説什麼都不願意收錢。
這籃“百家蛋”,真正體現了扶貧團隊和村民的“一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