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澳大利亞一些政客和媒體炒作中國話題的浪潮中,一家智庫的出鏡率奇高: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這家甘當美國馬前卒的澳大利亞機構,其底子此前被扒了個乾淨,近日,這家智庫機構,再次對中國發難,中國外交部直接對其進行點名。
據海外網6月11日報道,近日,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發佈報告稱,中國有關部門通過數以千計的組織收集情報,影響海外華人社區和外國精英階層。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該所長期接受來自美國政府和軍火商的經費支持,熱衷於炮製和炒作各種反華議題,意識形態色彩非常濃厚,實際上是反華勢力的“急先鋒”。
據瞭解,戰略政策研究所成立於2001年7月,其研究報告和學者觀點經常被拿來引用,但其偏頗立場也遭到許多有識之士的批評。前駐華大使芮捷鋭將其視為“澳大利亞‘中國威脅論’的總設計師”;前新州州長鮑勃·卡爾控告其拋出了“片面、親美的世界觀”;前澳航首席執行官約翰·梅納杜更認定其“缺少誠實,讓澳大利亞蒙羞”。
此外,澳大利亞經濟專欄作家羅賓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發表的題為《澳大利亞“中國觀”轉變背後的智庫》的文章就曾指出,該智庫的資金來源構成,揭開了其反華立場的根源。近年來,該機構詆譭中國的種種論調,其目的就是在為“金主”發聲。
至於該機構的“金主”是誰?曾擔任首任所長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休·懷特坦言,該所最重要的預算是澳大利亞國防部的資助,此外,還有三類:第一類是國防部承包商,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泰利斯和雷神等著名公司;第二類是技術公司,如微軟、谷歌、澳大利亞電信和甲骨文等;第三部分是來自外國或地區政府的捐獻,其中很多是中國的戰略競爭對手。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澳大利亞政府的“外國影響透明計劃”,本用於監視中國政府在澳大利亞的影響,卻意外“捕獲”了戰略政策研究所更多的最新金主,包括北約、美國國務院以及英國外交與英聯邦事務部等。可見,這家機構背後“金主”,至始至終都有美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