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謅施佬:誰來和直-20“並肩作戰”?

    最近幾天一直有朋友在後台留言,讓施佬有空的時候給掰扯掰扯直-20,作為中國自行研製的10噸級通用直升機,無論是作為陸軍空中突擊部隊的人員運輸裝備,還是作為執行其他任務直升機的基礎平台,又或者作為海軍艦載反潛直升機的平台,這款裝備對於中國軍隊的意義顯然非常重要。

    在直-20之前,雖然解放軍對於空突部隊這種概念並不陌生,對於抗擊直升機機降作戰也有過長時間的作戰準備經驗。無論是在越南地區觀察美軍的“空中騎兵”,還是在三北地區對抗蘇軍的直升機突擊作戰,甚至於新世紀在跨海登陸作戰中對抗敵方的陸航聯兵旅逆襲,解放軍都是動過一番腦筋的。但在解放軍自己這裏對於這類部隊的組建和裝備準備上,卻是長期沒有一個很好的基礎。

    ▲ 越戰在展示直升機的脆弱的同時,也展示了缺乏重武器的越軍面對直升機突襲時的被動

    這其實多少和我國在80年代以後直升機工業的發展方向和水平有關。在80年代之前,除了701、延安2號之類的輕型直升機外,直-5、直-6和直-7三個型號到80年代都處於尷尬的境地:直-5這麼個用活塞發動機的老傢伙早就落後了;直-6雖然在70年代末實現了定型,但一來總體設計和國外產品比有差距,二來該機的渦軸-5發動機性能和壽命都不樂觀,加上試飛期間曾經因此引發了一等事故,在下馬前距離投入使用還有相當的距離;至於直-7則因為在性能上與計劃仿製“超黃蜂”的直-8相沖突,加上項目完成度較低,因此也在70年代末下馬了。

    ▲ 直-7如果按照當時的研製進度,很可能到90年代也沒有辦法首飛

    80年代之後的中國直升機工業,一度全力撲在了直-8和直-9這兩型法制直升機的仿製身上,這兩款直升機在隨後一段時間的命運卻並不相同。直-9由於是許可證生產,法國方面在幫助哈飛(也就是當時的122廠)掌握生產領域也下了不少功夫,從組裝整機到逐步提升國產化率,整體生產可算是有條不紊;相比之下,直-8由於是測繪仿製,相關的進展就要艱難很多,特別是渦軸-6發動機的功率長期無法達到法制原型機的水平,以至於航空工業不得已只能“降標”定型。結果1990年底,直-9已經完成50架的組裝和生產,而1989年8月,第一架量產的“降標”直-8才剛剛交付。

    ▲ 直-9的順利國產化,與法國在履行合同時的守信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這樣的差距,直-9隨後一面繼續生產通用運輸型,一面開始開發武裝型,但直-9作為一種4噸級的直升機,在成建制運輸全副武裝的士兵這件事兒上並不擅長;而直-8因為性能有限,軍方並沒有大量採購的興趣。雖然該機一直維持低速生產,但更多是為了維持生產線不斷線。真正在這一時期批量裝備我軍陸航並承擔人員運輸任務的主力,是從俄羅斯引進的米-8和米-17系列直升機。

    ▲ 整個90年代和2000年後的中國陸航,“漫天河馬”可能是最準確的描述了

    雖然直-8的生產和改進一直沒有停止,特別是當使用新型發動機和航電系統的的直-8F定型以後,解放軍也增加了各種類型直-8的採購量。但在這一時期,毫無疑問米-8/17系列才是陸航突擊運輸的主力。這對解放軍陸航的相關裝備的發展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其中一個就是後來研製的“山貓”全地形車的尺寸完全是以在米-17直升機機艙內能夠搭載作為標準研製,而由於直-8系列的機艙寬度略窄,這又導致了後者無法直接運載而只能吊掛“山貓”全地形車。

    ▲ 這樣的景象要到2000年以後才能看見

    直到這一時期,解放軍陸航的發展方向雖然已經清晰,但整體狀態還是以解決有無為主。陸航組建的空中突擊力量也是以步兵和攜行的輕武器為主要輸送對象,這樣的情況下,米-8/17較大的貨艙雖然在運輸貨物時更具優勢。但對於解放軍來説,執行空中突擊機降任務的運輸直升機在解放軍裝備體系裏基本空白,需求卻相當急迫和巨大。也正是因此,直-20儘管在總體性能上並沒有超出其參考原型“黑鷹”直升機所劃定的範圍,但該機在我軍中的地位卻是不可動搖的。

    ▲ 直-8G雖然在性能上比起直-8有了很大提升,但“山貓”……還是隻能吊掛

    直-20作為一種強調“突擊”的運輸直升機,雖然經常被拿來和“黑鷹”和米-17“一較高下”,不過在解放軍的體系裏,該機和米-17並非完全的取代關係,而有一種微妙的“配合”。這種配合在美俄軍隊裏都能找到類似的“原型”,但解放軍這一種不僅和他們都不一樣,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解放軍的這種配置……多少看起來有點low……

    ▲ 直-8L是未來一段十年裏和直-20搭配的最豪華搭檔

    從直-20從頭到尾都“致敬”美製黑鷹直升機的角度看,解放軍對於美軍的空中突擊力量構建顯然頗為認可,美國陸軍的直升機運輸力量由承擔突擊運輸的“黑鷹”系列直升機和承擔運輸任務的“支奴幹”重型直升機組成,後者的有效載荷超過9.5噸,大約是前者的一倍;而在解放軍大量引進米-8/17時期的俄羅斯軍隊,與米-8/17搭配的是最大載重超過20噸的米-26“光環”直升機;但在解放軍這裏,直-20這種突擊運輸直升機在未來的相當一段時間裏,主要的搭配作戰對象,將是米-17系列和直-8L,甚至直-8G系列直升機。

    ▲ “支奴幹”的載重可以輕易吊掛一門M777型榴彈炮以及相應的炮班和彈藥

    一款10噸級突擊運輸直升機和幾款13噸級的直升機進行搭配運用,在目前看來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13噸級直升機可以設法攜帶“山貓”系列全地形車,一方面通過讓機降空突部隊配備此類裝備大幅度增強其地面機動能力,一方面通過為空突增加包括自行迫榴炮、火箭炮、直瞄支援火炮乃至野戰防空武器在內的重裝備,大幅強化原本以徒步步兵為主的空突部隊的攻堅拔點和火力壓制能力。

    ▲ “全域機動部隊”理論上都能夠用直-8L和米-17系列進行運輸

    但相比美軍能夠使用直升機方便吊運各類輕型車輛和牽引火炮,快速進行力量投送和陣地構築,或者俄軍能夠利用米-26重型直升機投送包括各類中輕型車輛或者大批物資給養的能力,解放軍的幾款13噸級的“重型”直升機的投送能力都十分有限,而直-8F、直-8C甚至直-8G這幾款因為機體設計無法在機艙內搭載“山貓”的直升機,其戰場上實際可以投送的裝備類型更加受限。

    ▲ 直-8這樣機動性不咋樣,運輸能力也一般的“重型直升機”自然會有點尷尬

    雖然有關中俄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的消息已經傳聞許久,該型直升機規劃中的機艙空間和15噸的最大載重也完全能夠彌補解放軍重型直升機與世界水平的差異。但作為一款兩個國家聯合研製,且相當多核心技術由俄方掌握和提供的產品,想要在短時間內獲得將其研製成功投入使用,很顯然也存在相當的困難。而在此之前,解放軍這種10噸和13噸直升機的混搭狀態,也許將成為至少未來十餘年內的主流配置。

    ▲ 這款載重接近CH-53K的重型直升機何時能夠開始試製原型機,目前還很難説

    對於基礎不牢又走過不少彎路的中國直升機工業而言,直-8和直-9的歷練多少讓中國的直升機製造工藝和世界主流接軌,而直-10和直-20這兩種直升機“從頭到尾”的自主研發則提升了直升機工業全行業的能力與水平,而要將中國的直升機譜系全面補完,實現各個重量級的直升機型號的國產化,則無疑需要在今天取得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才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98 字。

轉載請註明: 胡謅施佬:誰來和直-20“並肩作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