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導彈之母”祝學軍,一舉攻克世界難題,讓東風-17導彈提前問世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綜合

引言
縱觀中國曆朝歷代,傑出人才都是國之重器,被君王所依仗,為百姓所信賴。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其作品《雜興三首》也曾感慨:“古稱國之寶,穀米與賢才。”除了保證人民的衣食住行外,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最重要的自然就是人才了。
昔有錢學森被美國稱之為“可抵五個師的兵力”,錢老之後,在軍事領域,我國又出現了這樣的一位大科學家。她成功地解決了世界難題,讓東風導彈成為了我國的又一利器。這位科學家就是我國著名軍事學家祝學軍。

1962年,祝學軍出生於遼寧瀋陽的一個普通家庭裏。這個看起來似乎有些弱不禁風的女孩,在學習上花費的功夫比同齡人多了好幾倍,然而祝學軍求學的熱忱之心不減。常年求學路上的努力,加上本就十分聰慧的頭腦,讓祝學軍在大學以前的成績一直在班裏名列前茅。因為對於武器的熱愛和報效祖國的強烈願望,自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後,祝學軍直接進入了我國武器研發部門,從事導彈技術領域開發相關工作。
對於祝學軍而言,進入武器研發部門從事自己最心儀的工作,只是實現自己理想的起點。與此同時,就世界範圍而言,兩彈一星後,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質的飛躍,一舉成為了世界大國之一。但事實上,中國卻不敢因此懈怠。世界各國在軍事能力的比拼上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因為核武器的殺傷力和對環境的永久性破壞太過巨大,導彈也就成為了各國之間互相威懾的主要手段之一。

就這樣,東風導彈計劃被提上了日程,其實更為準確的説,這是一項已經很久沒有突破了的難題。在此之前,“錢學森彈道”一直是一個具有極大爭議的話題。因為從理論上來講,這個由錢老提出來的設想是完全正確的可實現的,可問題就出在能夠吃透這個理論的人太少。截止當時,仍舊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徹底的靈活運用了這個理論。同時,所有人都明白,只要能真正地將“錢學森彈道”理解,就能夠使自己國家的導彈研發再提升一個台階。
作為我國當時最優秀的武器研發專家,祝學軍自然也是敏鋭地注意到了這一點。藉助“錢學森彈道”的啓發,祝學軍很快就開始了導彈的制導相關研究,然而她也明白其中的難度。畢竟,錢學森的這個理論已經被提出來幾十年有餘了,可事實上卻沒有任何人能百分之百理解。

皇天不負有心人,祝學軍果然做到了。在對錢老這個理論融會貫通後,祝學軍在導彈設計理論領域取得了重大開創性成果,幫助我國成功研製出了DF-17型號導彈,為我國的武器庫又增添了一枚利器。03
有趣的是,在研發導彈的過程中,因為錢學森理論的原因,科學家們一直追求的是讓導彈在被髮射出去之後藉助空氣達到類似“打水漂”的效果。正因為如此,總是會出現一些動力問題或是容易被發現追蹤等問題。但正如陸游《遊山西村》所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巧合之間,祝學軍加入了乘波體的設計,在乘波體和“錢學森彈道”完美結合的前提下,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東風導彈研發成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此之間,僅僅只有美國在高超音速飛行器領域有所成就。而現在,這個名單上新添了中國,一舉打破了美國的壟斷地位,其對於世界的格局影響可想而知。不僅如此,相比於美國在超音速器領域實驗的不穩定性。在祝學軍的帶領下,東風導彈已經完成了數次百分百成功的試驗發射,真正成為了我國遠程打擊領域的里程碑,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令無數國人為之沸騰。

清朝烈士秋瑾曾揮筆寫就《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其中的鏗鏘之意,令男子也為之汗顏。祝學軍也是如此,她證明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巾幗不讓鬚眉。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幹,讓祖國的軍事實力更加固若金湯,讓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懾力再次上升了一個台階。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像祝學軍這樣的人,祖國才會更加強盛,而國強才能民富。
參考資料:
《雜興三首》
《遊山西村》
《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