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腔”美國出新番:澳大利亞前總理妄評中國外交語態,稱應區別於特朗普的強勢

“幫腔”美國出新番:澳大利亞前總理妄評中國外交語態,稱應區別於特朗普的強勢

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

為了在對華關係上與美國保持一致,澳大利亞“小動作”不斷,先是頻頻在南海、台海問題上發聲,繼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上是積極替美國打頭陣,聯合國際社會其他國家要求對中國進行病源調查;這一次又盯上了外交輿論場。

據《星期日南華早報》旗下週刊《本週亞洲》9日報道,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在接受《本週亞洲》採訪時稱,在外交輿論場上,中國應與咄咄逼人的特朗普形成對比,要採用温和的語言,同時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這樣才能應對特朗普政府帶來的不確定性和焦慮。

特恩布爾表示,如果一個國家的目的是廣交朋友,在全球建立影響力,“那麼越不尖鋭,就越不具有威脅性,越不恃強,就越能獲得認同。”

他得出結論稱,那麼在當下的中美關係語境裏,由於特朗普表現十分強勢,因此中國可與他形成鮮明對比。

事實上,就特恩布爾對中國外交語態的指摘,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已於兩會期間在回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的相關問題時明確提出,“我們從來不會主動欺凌別人,但同時,中國人是有原則、有骨氣的。對於蓄意的中傷,我們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堅決捍衞國家的榮譽和民族尊嚴。對於無端的抹黑,我們一定會擺明事實真相,堅決維護公平正義和人類良知。”

對此,有分析指出,西方給中國貼上一個“戰狼外交”的標籤,是為了束縛住中國回應的手腳,他們卻可以隨意無底線地指責中國。這也反映出西方有一部分人對中國成為大國強國始終耿耿於懷,假如中國還很弱小,他們的反應根本不會有這麼激烈。貼上“戰狼外交”標籤,就是為了把中國的崛起塑造成一種威脅,渲染中國的“攻擊性”和“咄咄逼人”,讓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受到恐嚇,併為之後繼續肆無忌憚地攻擊中國增加合理性。標籤一旦貼上,你越回應和反擊,就似乎越“坐實”了“戰狼外交”的指控。

值得注意的是,特恩布爾這番評論正值中澳關係趨於緊張之際,而中國外交部剛剛就“建議中國公民不要前往澳大利亞旅遊”作出過強勢回應。

6月5日,中國文旅部發布出行提示,由於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提醒中國遊客切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

6月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回應“為何中方建議不要前往澳大利亞旅遊”時例舉大量澳洲媒體所報道,過去一段時間,澳國內針對中國、華人乃至亞裔的歧視現象。

華春瑩指出,一些澳政客和媒體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惡毒篡改中國國旗、國徽圖案;很多在澳華僑華人遭受言語侮辱甚至圍攻傷害;一些華人和亞裔家庭財產遭到破壞,華人和亞裔在日常工作中遭受不公正待遇;在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等多個城市出現帶有對華種族歧視意涵的塗鴉或文字。

“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已有數百名亞裔投訴遭受種族歧視,種族歧視投訴佔比高達25%。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4月一週內就發生3起針對華人家庭的種族主義襲擊。新南威爾士州今年1到4月收到241起種族歧視投訴,昆士蘭州警方3月到5月收到22起種族歧視報案。這些難道還不夠有説服力嗎?”華春瑩反問。

“幫腔”美國出新番:澳大利亞前總理妄評中國外交語態,稱應區別於特朗普的強勢

特恩布爾在接受《本週亞洲》採訪時稱中國應該區別於特朗普,放棄“戰狼外交”

作為美國涉華議題的“馬前卒”,特恩布爾闡釋了對澳大利亞在當下中美關係下的理解,強調澳中是好朋友,但澳美既是好朋友又是盟友。

他認為,當今的澳大利亞不應該囿於中美“零和”博弈的敍事中,“中美兩國存在競爭,現在有,將來也會存在。但這種競爭可控,並且這不妨礙澳大利亞同時與中美兩國保持良好的關係。”

特恩布爾稱,“但澳大利亞與兩國的關係是不同的,美國是我們的盟友,我們與美國簽有條約,承諾當太平洋區域受到攻擊時相互保護。中國之於我們是一個好朋友,因此當兩國關係緊張時,我們表示遺憾,但美國既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我們的盟友。”

特恩布爾口中的條約正是他在位時留下的“國防遺產”。

自1951年9月1日簽署《澳新美安全條約》以來,美澳同盟機制一直被視為澳大利亞安全與防務政策的“基石”。澳大利亞歷屆政府均把美澳同盟機制作為其防務政策的壓艙石,積極歡迎並支持美國在亞太地區安全穩定上發揮關鍵作用。

特恩布爾在2015年9月擔任總理以來,澳大利亞的安全與外交政策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特恩布爾政府在2016年2月發佈的《國防白皮書》中,明確提出了在維護澳本土安全的前提下,確保“太平洋-印度洋”和鄰近地區安全穩定的國防戰略目標。而在2017年11月發佈的題為《機遇、安全與實力》的外交白皮書中,“基於規則的秩序”一詞貫穿始終,而這種秩序顯然是“基於美國”的秩序。在當時的特恩布爾政府看來,美國的強大實力依然是“基於規則的秩序”的必要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書指出“中國正在挑戰美國的地位”。彼時有分析指出,澳大利亞外交和國防白皮書中出現這樣的戰略判斷標誌着特恩布爾政府國防與安全政策的正式轉向。

故而,即使已經“退居二線”,“中國威脅”依然是特恩布爾談及相關外交時的底色。

採訪中,他強調了澳大利亞在區域擴展“朋友圈”的重要性,特別指名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亞,稱澳大利亞和印度對中國的“海上崛起”有着共同的擔憂,並例舉兩國最近簽署的協議暗示有所應對。

據《參考消息》報道,印度和澳大利亞於6月4日簽署軍事後勤支援和防務技術合作協議,兩國採取了諸多措施欲將雙邊關係從“戰略伙伴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印度消息人士説,“後勤相互支援約定”將使兩國軍隊能夠在對方國家的港口和機場獲得後勤支持、補給以及醫療、維修和保養服務。該協議還設想提升兩國軍隊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並加強它們應對區域性人道主義災難的“聯合反應能力”。

特恩布爾稱,“我們歡迎中國的崛起,我們樂見中國經濟增長,我們感覺澳大利亞也對此有所貢獻。但中國不是我們這個半球以及這個區域唯一的國家。中國取得的經濟成就固然驚人,但有着相似人口規模的印度,在未來數年也有潛力發展成能與其媲美的經濟體。印度尼西亞也不賴,他們約有2.8億人口。”

作者:蘇展

編輯:蘇展

責任編輯:葉松亭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3 字。

轉載請註明: “幫腔”美國出新番:澳大利亞前總理妄評中國外交語態,稱應區別於特朗普的強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