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社評:搞熱中印邊境衝突,這是印度的邪路
印度二季度GDP同比下降23.9%,不僅是該國有季度GDP統計以來的最低數字,也是亞洲國家的最差表現。根本原因當然是新冠疫情衝擊造成的。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五天超過7.5萬例,最新的單日死亡人數是971人,世界輿論都在紛紛説,印度正在成為全球新冠疫情新的“震中”。
就在這個時候,印度軍隊又與中國軍隊在邊境地區的班公湖南岸和熱欽山口附近發生對峙。從2017年洞朗危機到今年6月的加勒萬河谷嚴重衝突,印度一直在中印邊界問題上採取激進路線,兩國過去幾十年管控邊境局勢的體系逐漸崩塌,雙方邊境摩擦有常態化趨勢,這將對兩國的力量都形成消耗。
印度沒有把通過談判管控分歧作為主要路線,而是寄希望於加強與美國等外部力量的關係向中國施加地緣政治壓力,以此維持其在中印邊境地區的強勢。印度的做法嚴重增加了中印兩國的戰略互疑,提升了邊境摩擦對兩國關係的全面破壞性。印方自加勒萬河谷衝突以來取消了一系列中印合作,使它的民族主義有了某種自殘的悲劇色彩。
不能不説,印度的國家安全觀有點畸形。印度軍費2019年達到711億美元,排世界第三,佔GDP2.4%。這麼多軍費,很大一部分都耗費在了與周邊國家無謂的邊境摩擦上,比如印度近日向中印高海拔地區大量部署軍隊就要消耗掉難以計數的過冬物資,而邊境地區本來可以通過管控實現相安無事。
對中國玩地緣政治,是印度走的一條邪路。因為美國等不可能真正幫它,而只會利用它,使得它對北方安全的投入越來越大,美國是不會為它埋單的。而且中印如果真的全面敵對,中國拉巴基斯坦等國共同對付印度,豈不方便得多?但北京迄今沒有做這種暗示,這反映了中國處理來自印度方向挑戰能力上的寬裕。
中國不想與印度為敵,中國的發展遠遠走在了印度的前頭,但我們仍然認為繼續發展是中國國家戰略的首要內容。印度的現代化應當説剛剛起步,國內還有大量赤貧的人口,但是奇怪的是,北京一直對發展中印合作比新德里更加熱心,後者滿腦子都是“國家安全”,但好像就是看不到有那麼多無家可歸者和蜷縮在貧民窟裏遮風避雨的人,忘記了印度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重塑仍處在極低水平的民生。
中印兩國如果都保持足夠的理性,彼此就不該較勁,而應當把兩國關係當作促進各自發展的平台。如果印度把民族主義作為考量中印關係的主視角,誇大邊界糾紛在兩國關係中的意義,並且把中印關係拿到全球地緣政治風暴中去攪動,那麼中國單方面是不可能維繫地區和平穩定大局的。
中印當然都不願意以失去土地作為維繫與對方關係的代價,但是同樣的邊界糾紛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現在它重新爆炸了,這不應該。中方輿論並沒有向中印邊界長時間聚焦,但是印度輿論一直在狂熱地發作,整個那個國家讓人懷疑被誤導了。
中國是印度搬不走的鄰居,而且國力數倍於它。我們適合做印度共謀發展的夥伴,但是如果印度要把中國變成它長期的戰略對手,那麼它需要準備付出很多很多的成本,而且它最終決不會因此從中印邊境地區多謀得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