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時任法國總統的德斯坦為解決石油危機邀請聯邦德國、美國、日本、英國和意大利領導人在巴黎郊區的朗布依埃城堡開會。這本來只是六個主要資本主義工業國的一次非正式會晤,然而會後各國領導人一致決定今後每年舉行一屆峯會以探討國際政治經濟問題。1976年各國按約召開會議時又邀請了加拿大出席,由此形成了七國集團。七國集團在成立的早期階段主要探討的是經濟問題,而與會七國基本上也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因此被譽為富國俱樂部。
簡稱為簡稱G7峯會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G-7 Summit)機制由此形成。從1991年起俄羅斯領導人開始作為應邀嘉賓在每年舉行的G7會議中旁聽。1997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邀請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以正式與會者的身份參加會議並在峯會結束後一同以“八國首腦會議”的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1998年俄羅斯以正式成員的身份參與英國伯明翰峯會,七國集團正式演變成為八國集團。2014年3月25日美、英、法、德、日、意、加七國領導人決定暫停俄羅斯G8成員國地位。
俄羅斯退出後八國集團又重新變回七國集團。2020年5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七國集團(G7)峯會推遲到至少9月舉行,同時表示希望邀請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和韓國參加峯會。俄羅斯發言人扎哈羅娃對此評價道:“這就是特朗普組建的排外俱樂部。在西方國家的‘排外俱樂部'框架內解決世界政治和經濟問題是不可能的。俄方認為當前形式的G7是‘非常過時的國家集團',沒充分反映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很明顯沒中國的參與就不可能實現具有全球意義的重要事業”。
俄羅斯當初為什麼要加入八國集團?後來為什麼又要退出?如今為什麼又拒絕特朗普的邀請呢?冷戰時期的七國集團主要探討的是經濟問題,而與會七國基本上也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因此被譽為富國俱樂部。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使七國集團的議題逐步由以經濟問題為主過渡到政治經濟議題並重的局面,在這樣的形勢下誰也無法忽視俄羅斯這個仍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俄羅斯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豐富的資源和重工業體系以及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
七國集團無法忽視俄羅斯在國際政治軍事事務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俄羅斯也正積極致力於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初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渴望獲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認可和援助,因此當時的俄羅斯主動向西方國家示好。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在內政外交上幾乎採取的是全盤西化的模式:在內政上俄羅斯全方位效法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與此同時俄羅斯在外交路線上也積極致力於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俄羅斯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成為八國集團的成員,然而俄羅斯自從加入八國集團以來就始終與其他七個老成員之間存在隔閡。北約和歐盟的東擴持續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同時西方國家還插手車臣問題,扶持俄羅斯寡頭影響俄羅斯內政,所以普京上台後就全面調整了葉利欽時代的親西方的外交路線。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在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衝突最終在2014年的克里米亞問題之後全面爆發,由此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俄羅斯退出八國集團。
進入新世紀後隨着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的蓬勃發展使八國集團的侷限性日益凸顯:2003年6月舉行的第29次八國首腦會議上東道國法國邀請了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國領導人作為非正式成員列席會議;2005年7月7日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五個發展中國家的元首出席在蘇格蘭鷹谷舉行的峯會,由此形成了G8+5模式。然而隨着新興國家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模式也漸漸暴露出不足,建立一種涵蓋傳統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國際對話機制已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新興國家在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中的作用進一步突顯,於是在2009年9月原八國集團成員以及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以及歐盟12個經濟體共同召開了匹茲堡峯會,G20(二十國集團)從此被確定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隨着G20的誕生已使G8的國際地位相對下降:G20是一種同時涵蓋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機制,成員國由偏重於經濟發達國家發展為兼具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的國家。
G20成員國的國土面積佔全球的60%,人口占全球的67%,經濟總量佔全球的份額比例為85%。對俄羅斯這個政治軍事實力超強,但經濟實力相對不足的大國而言:自己在G8這個相對側重於經濟領域的組織中永遠是給別人墊底的,而在G20這個同時吸納了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兼具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的體系中自己則處於相對有利的狀態,這使俄羅斯在二者之間更偏重於G20。從扎哈羅娃的發言在可以看出俄羅斯的態度:由G7或G8這樣的小圈子決定國際事務已過時了。
俄羅斯認為同時涵蓋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G20體系比G7或G8這種少數幾個大國主宰的體系更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同時俄羅斯着重強調了G20體系內中國的作用。這當然可以視為是一種對中國的示好行為。俄羅斯在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存在博弈競爭關係的前提下就有必要與中國維持睦鄰友好關係,而中俄之間也的確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所以俄羅斯強調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當然有這方面的考慮,不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也的確如俄羅斯所反映的那樣是不容忽視的。
中國是全球領土第三大國、人口第一大國、經濟總量第二大國、第一貿易大國、第一鋼鐵生產大國、第一農業大國、第二大外資吸引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同時也是全球九個有核國家之一。目前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各領域的影響力正穩步提升。目前聯合國對現代工業體系的分類包括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而中國現有的工業體系已涵蓋全部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
中國因此成為全球工業體系最為完整的國家。中國的人口比美國、日本和西歐各國的人口之和還要多,這為支撐起強大的製造業基礎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大到衞星、導彈、航母,小到日用家電就沒中國不能自主製造的。在如今全球疫情大爆發的背景下中國實際上已成為唯一能夠大規模出口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的國家。現階段世界各國的一大重要任務就是抗疫,而G7或G8這樣的體系是無法肩負起領導全球抗疫工作這一使命的,只有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新興國家加入其中才是明智之舉。
事實上3月26日G20視頻峯會就已針對全球抗疫問題以及疫情期間的經濟民生問題進行過探討。中國在這次峯會上同其他與會國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溝通。應該説這次峯會為全球抗疫創造了良好的開局,遺憾的是疫情期間美國一直在試圖搞自己的小圈子,對中國和世衞組織進行毫無根據的指責。這實際上是一種破壞全球抗疫形勢的行為,對此俄羅斯堅定不移地認為同時涵蓋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G20體系在當前的全球抗疫工作中比G7或G8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實在沒必要在搞什麼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