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母養娃易陷入的幾個誤區,正在將孩子往“啃老”路上推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綜合

父母的愛要適度,一旦變成溺愛,孩子很可能變成一個長不大的“巨嬰”。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我們都聽過烏鴉反哺的故事,動物尚且知道長大後要孝敬父母,為什麼人類卻難做到?“啃老族”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本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可是有的孩子長大後卻遲遲無法脱離父母的懷抱,長期“寄生”於父母。

案例

老王的兒子是國外留學回來的高材生,從小到大成績優異,完全就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正因如此,老王夫婦對孩子格外疼愛,凡事都依着他。

可是如今他們的兒子已經三十好幾還沒結婚,大學畢業後頻繁換工作,始終穩定不下來,後來乾脆直接窩家,靠父母供養,成了一名典型的“啃老族”。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明明有着高學歷,為啥卻要成為“寄生蟲”呢?老王每次談到這裏都忍不住落淚,除了抱怨就是後悔,由於從小太慣着孩子,沒讓他吃過什麼苦,導致現在一份工作稍有不順心就立馬換,做一點事兒就喊苦喊累,完全沒有責任心。

其實,父母如果選擇為孩子包辦一切,他們的獨立能力就得不到提升,甚至會扼殺做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久而久之,變得懶惰、不上進,什麼都想着坐享其成;長期有父母在背後鋪路,孩子的個人能力得不到鍛鍊和提升,一旦離開父母的懷抱,適應社會的能力很差,做什麼事都困難重重,最終只好選擇“啃老”。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像老王夫婦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自己累死累活地付出,卻養不出一個感恩的孩子,當自己需要他們的時候,完全指望不上。

説白了,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父母有一定的責任,“中國式父母”很容易在養娃的過程中,陷入如下幾個“誤區”,最終養出一個“啃老娃”。

養娃容易陷入的“誤區”,正將孩子推向“啃老”

誤區1:對孩子有求必應,以為老了會有所回報

有的父母認為只要對孩子好,孩子就會對自己好,其實,父母自始至終都在滿足孩子的需求,無疑是將孩子往“啃老”的道路上推,因為這樣無法教育出懂得感恩的孩子,他們會把爸媽的付出接受地理所應當,即使是具備了自我謀生的能力,可是長久以來形成的懶惰和依附習慣,讓他們繼續成為“吸血鬼”,榨乾父母的老本,成為名副其實的“白眼狼”。

誤區2:只要學習好,其他都無所謂

有些父母脱口而出的一句話就是:“你把學習搞好就行,其他的不用擔心”,可是一味地關注分數,寄希望於名牌大學,這樣的孩子即使成績再優異,可是缺少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何況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都得不到鍛鍊,很容易吃虧,遇到問題不懂解決,最終變成啃老族。

誤區3:棍棒下出孝子

有的父母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育兒觀念,其實,父母長期打壓孩子,可能會使其自卑、懦弱,得不到認可和鼓勵,慢慢失去拼搏的動力,長大後當面對巨大的社會壓力時不戰而退,因為害怕失敗被嘲笑而選擇逃避,或者是失敗後自暴自棄,選擇啃老。

“啃老族”最終都是什麼下場?

其實,“啃老族”説白了就是坐享其成、人懶自私,他們並不是找不到工作養活自己,而是主動放棄就業機會,閒置在家,衣食住行靠父母。

“啃老”問題在我國家庭裏十分常見,隨着經濟水平高速發展,物價、房價持續上升,這種現象會愈發明顯。

啃老族一旦選擇依賴父母,會變得越來越懶,持續性混吃等死,經常感覺到空虛、自卑,甚至誘發一些心理疾病,有的可能會走上歧途,嚴重的可能喪失生活的目標、動力和希望,選擇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