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打的孩子和沒捱過打的孩子二十年後,這兩類孩子之間的差別是巨大的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因為孩子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氣惱,甚至不得已會動手,動完手之後,有些父母就開始後悔,生怕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所以在該不該打孩子的問題上,也一直都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些人覺得孩子該打,不打不長記性。同樣也有人覺得孩子打完之後,心理會存在問題,影響孩子的成長。
二十年後,兩個孩子的變化
麗麗和華華兩個人是閨蜜,兩人幾乎同時懷孕,同時生孩子,而且生的都是兒子。兩個孩子也經常在一起玩耍,麗麗和華華經常在一起討論育兒的方式。但是在教育的問題上兩人存在很大的分歧,在討論到兩個孩子做的缺德事兒,麗麗覺得出現這種錯誤,就應該打,孩子太調皮,如果不通過打這種方式讓孩子被恐嚇住,那麼孩子下次一依舊會犯這樣的錯誤,就無法杜絕。甚至孩子會覺得父母好欺負,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誤。其次不對孩子“關照”的話,孩子在長大之後,稍微遇到點挫折,就無法經受,內心比較脆弱。
相反,華華認為,對孩子應該進行思想教育,而不應該動粗,動粗只是通過野蠻的方式壓制孩子,並沒有讓孩子從真正問題上對問題進行解決。如果在對孩子思想教育不通的情況下,可以再實行武力解決。兩人在對打與不打的辯論中,最終也沒有得到什麼結果,但是時間卻證明了一切。
轉眼間到了20年後,麗麗和華華的孩子長大了。但是麗麗的孩子畢業之後出去上了一個月班,就回家了,覺得不想在那種環境下上班,但是又害怕去面對其他的工作環境。所以一拖再拖,已經待業在家一年,相反華華的孩子更加的理智,能獨立解決在社會中面臨的一切問題。
到底該不該打孩子?
孩子什麼時候不該打,網上也掀起了一番熱議,有的人認為孩子就應該打,不打不成器,甚至對孩子太過温柔,孩子反而經常性地犯錯誤。同樣也有網友認為打出的孩子膽子會越來越小,不經世事。性格會扭曲,文明社會下,家長不應該打孩子。
其實,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不應該隨意打罵孩子,先平靜自己的情緒,進一步對孩子和事件進行綜合分析。出現以下三種情況時,不應該對孩子進行暴打。
1、 孩子年齡太小
如果孩子的年齡太小,犯錯的幾率也會比較高,無論父母通過何種方式來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約束,孩子其實都不太明白。因為太小,犯錯的根本原因可能只是因為無知和好奇,而不是本身對事物有所認知,才去犯的錯誤,暴打只會讓孩子長大之後畏首畏尾。
2、 家人意見不統一
當孩子出現錯誤時,有的家長會實行暴力來約束孩子,而有的家長則會在一旁對孩子辯解,出現護短的行為。一旦出現這種家人意見不統一的情況,這個時候是最不應該打孩子的,因為這個時候有人保護孩子,孩子就覺得自己並沒有錯,從而無法從根本上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反而會憎恨家長的這種暴打行為,導致親子關係破裂。
3、孩子本身性格就有問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性格各種各樣,有靜有動。而有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還比較叛逆,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再用暴打進行約束的話,會導致孩子心理的扭曲,甚至行為上更加的叛逆。從而根本達不到教育的最終效果。
孩子犯錯誤該怎麼辦
孩子犯錯誤是常有的事情,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
1、雙方反思
在出現問題之後,家長需要平復自己的心情,不應該讓憤怒衝昏自己的頭腦,更應該反思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錯誤,對這種錯誤應該如何制止。
2、定好規矩
在孩子的生活中,可以給孩子定好規矩,讓孩子在規矩中生活。也能避免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犯錯誤,甚至出現傷害到自己的行為。
3、懲罰得當
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定好的規矩行事,總會出現越格的行為,對此,父母可以按照具體情況進行懲罰,但是懲罰的力度一定要得當,不能的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不同,父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孩子進行教育。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打孩子不是目的,我們為的是讓孩子最終明白自己的錯誤,獲得長足的成長與進步。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需要傾訴和解決,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