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孫瑾瑾,從中央美術學院成教部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後,我又遠赴法國馬賽美術學院留學。2011年,我與朋友一同在巴黎創辦了Atelier Murmur耳語工作室,從事陶瓷手工創作。一轉眼,我已經在法國生活了十多年。
剛開始我和朋友在巴黎的瑪黑區街上擺攤兒,銷售自己做的手工瓷器,也收集它們給我帶來的故事......街上彙集着很多藝術家,有的在賣自己的攝影作品,有的在畫插畫,還有一些音樂家聚集在一起彈唱,後來我們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目前耳語工作室分別坐落在巴黎和杭州。手工製作週期很長,目前以接訂單為主,合作的對象有Le bon marché(法國最老牌的百貨公司),誠品書店,另外也有一些我們自己喜歡的小眾買手店。我們還會定期參加世界各地的展會,或者小的市集,只要我們喜歡的就會去做。
落葉燭台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作品。點燃蠟燭,透過瓷器能看到燭光下的葉脈紋路。它誕生於法國北部tartiers小鎮,我和另一位夥伴在那裏生活了一個月,當地人煙稀少,被大自然包裹,我們就地取材,創作了落葉燭台和樹樁杯系列。
大部分瓷器的創作是通過石膏磨具去塑形,晾乾後再打磨。每個作品,像是我生活中的片段的記憶,是與周遭環境相觸碰而自然而然產生的。我想我很少去創造什麼,是它們幫我記錄和觀察着。
近來會忍不住給白瓷器上加一點點兒顏色,都是在自然風景裏那些把我的神吸走了的色彩。即使我知道,暖白的瓷土原色就已經足夠了。
電窯低温燒製後,裏面上一層啞光的薄釉,外部不上釉,這樣可以直接觸摸到瓷土本身。升温大約需要13個小時,降温需要24個小時。
從事一份自由職業,我一直不太清楚自己每個月的收入情況。我比較節儉,沒有什麼物質需求,也從不擔心沒有錢花。我可以隨時提着箱子出攤,或者多做幾個訂單就好,有些像是農民種地吧。
我有時會去找鄰居串門兒,工作室附近有一個藝術家聚集地,是11位藝術家集資買的,改造成了工作室,還會做一些藝術家駐留交換項目。行為藝術家Mogly常跟我聊他和其他朋友們的工作進展。
街區裏有一個公共菜園,是我的後花園。夏天的傍晚,街坊們下班後會來這裏澆水種菜。菜地裏插着的竹竿兒上倒掛着我的陶瓷杯,帶葡萄酒來的人,拿起杯子就能喝了。
菜園對面有一家小酒館,老闆總與顧客們耍他的幽默小把戲,弄的像個小劇場。客人也總是那些熟悉的人。
週末,我和朋友們在一家非洲餐館吃烤肉,趕上有音樂表演。法國的多元文化環境,讓我也未覺得有陌生感,大家在這裏都很安然自在。
夜晚的林間小路很安靜,燈光打在樹幹上,像雕塑一般有力量感。日常裏遇到的一些風景,或是一種温度感受,或是與人的對話,都可能成為一個新作品的動機。
我在4月的米蘭設計週上。作為來自中國的設計師和當代的手作人,其實真的不懂中國的傳統工藝,我有在反省為什麼沒有去做關於傳承的事情,也許時候還沒到吧。
參加了一個由巴黎labo生活實驗室舉辦的共識社區展覽活動。展廳在巴黎十三區政府,展廳中央是一個由建築學校學生們用300個廢棄紙箱搭建的作品,我將瓷器放進了紙盒之中。第一次看到作品以這樣樸素的方式展出,而不是出現在過於精緻的場所裏,我很感動。
夏日天氣好的時候,我仍會回到瑪黑區擺攤,將瓷器擺放在街邊的窗沿上。我喜歡看到它們自由自在,各種可能而真實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