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名嘴董卿在2014年赴美留學的時候就被傳其真實的目的不是遊學,而是生子,後來在一連串的窮追猛問下,才開始終於鬆口,承認已經有了寶寶。
鍾漢良也是隱婚生子一族,為了不讓老婆孩子的生活遭到打擾,小哇一直否認自己結婚生子。直到2015年妻女照片被曝光,男神才不得不承認。
蔡國慶出道幾十年給大家的印象就還是一個老男孩。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去年蔡國慶帶着6歲的兒子參加《爸爸去哪兒》節目,大家才恍然覺悟,原來蔡國慶早就結婚了,還偷偷生了一個這麼大的孩子。
男神吳尊曾是多少少女心中的夢中情人啊,不僅年輕,長得也是帥到家了。就在大家猜測吳尊以後的妻子將是哪一類的時候,男神突然被曝出早就結婚生子了。
2012年陳坤首次公開自己10歲兒子優優的側面照,當時還引起娛樂圈一片譁然,大家都表示太震驚,沒有想到一直單身的陳坤竟然有一個這麼大的兒子了。
被稱娛樂圈清流的韓雪一直為人低調。但是就在去年,韓雪被曝早就已經結婚生子,並一家三口出行,甜蜜幸福。不過對於這次曝光,韓雪沒有承認也沒有拒絕,而是説“就算結婚生子,也不會公開”。
20世紀80年代,世界先進國家均已完成了第三代空空導彈的研製、生產、裝備部隊,並進入到下一代新型導彈的研製。但那時我空軍空戰的武器依舊以機炮為主,所裝備的空空導彈還是五十年代的第一代產品---PL-2號空空導彈,空軍曾使用這種導彈投入空戰,均無明顯效果。
為了提高PL-2空空導彈的性能,1977年我國進行了PL-2乙的研製(仿製美國響尾蛇AIM-9E)。另外裝備殲八飛機的PL-3導彈,也於1980年完成設計定型,後因性能限制,未能轉入生產。PL-5乙則是根據美國響尾蛇AIM-9D自行設計研製的紅外導彈。此後,1979年開始PL-7(仿製法國R-550)紅外格鬥導彈設計、研製。
另據外媒資料披露,在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曾耗資5億美元秘密向以色列拉斐爾公司購買1500枚怪蛇3空空導彈,並引入全套生產線,於1989年獲得生產許可證,90年代初由洛陽光電發展中心對怪蛇-3空空導彈的進行國產化試製並批量生產裝備部隊,這種第三代近距格鬥空空導彈一度成為我國20世紀90年代至今航空兵近戰的重要武器。
此外,PL-8導彈自90年代初裝備部隊後就十分低調,一直籠罩着一層神秘面紗,直至21世紀初才完全解密。而讓霹靂8導彈完全揭下面紗的還是2001年發生的那場震驚世界的撞機事件。一架殲8II飛機被美機拍攝,可見機翼下掛載有霹靂8導彈。之後美軍強調霹靂8導彈“嚴重威脅美軍飛行員安全”。足以見得面對先進的美軍飛機,霹靂8導彈是那時解放軍航空兵最拿得出手的近戰武器。
(2017-02-02)
沈博陽正式卸任領英中國總裁職位,有人説這意味着領英入華出現了階段性的挫敗。我覺得不然。對於沈博陽先生職業生涯而言可能是階段性小小的挫折,但對於領英和職場社交行業而言,談不上挫折。
2014年初,領英作為國外最成功的職場社交應用進入了中國,一年後為了嘗試本土化社交,沈博陽排除萬難ALL IN了赤兔。
然而,作為赤兔最早期的用户,我認為赤兔產品創新不足,更像是一個設定為職場場景的微信簡易版,不僅沒有產生與職場匹配的內容,更始終沒有融入中國職場的文化圈。生活有微信,工作有釘釘,赤兔就比較雞肋了。
領英和赤兔實際上是想分享職場知識,想建立圈層交流的,想讓用户們一起鑽研業務,開闊眼界,提升格局。這些主觀願望都是好的,但是實現的路徑不對:少數的高職位標籤的用户往往受到了很多擅長鑽營社交套路的用户的騷擾,後者通過平台建立聯繫是為了推銷,為了所謂的“資源整合”,分享出來的內容不是廉價的雞湯就是利益燻心的毒藥。領英與赤兔這是妥妥要被玩壞的節奏!
UGC平台實際上給了用户一個平權的機會,但是缺乏監管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產生的內容背離了職場場景的設定初衷,本來是引導用户提高展現自己職業能力的社交平台,結果成了攀附權貴、散播毒雞湯的渠道了。
沈博陽先生有心無力,領英無本土化需求,赤兔也沒有足夠的創新。但是,這不代表中國職場社交沒有前途,這個鴻溝其實可以逾越!
場景與內容匹配才是職場社交創新的方向
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技術創新層面領先世界與否不好説,但是在應用場景層面我認為已經是絕對領先。一方面得利於人口基數巨大,地域遼闊文化傳承與認知是基本趨同的,形成了驅動互聯網發展的巨大而且優質的人口紅利;另一方面我們國家的政策對互聯網的發展非常寬容,給了互聯網向各個行業的滲透甚至是顛覆。
社交網絡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彎道超車,但是強大如微信,也不能完全覆蓋職場社交的應用需求,職場社交應用在中國不僅有生存空間,並且前途絕對光明。這是因為職場社交有特定的場景與需求,其產生的內容與發揮的作用會很特別,不是泛社交產品能夠覆蓋的。
職場社交平台拓展人脈一定擺脱不了對權力的崇拜,但是人脈是具有階層屬性的,高階層的人經常以上帝視角俯瞰眾生,低階層的人向上有時也是徒勞。
六度人脈理論上能讓我認識特朗普有用嗎?就算特朗普能跟我交流,交流什麼?所以有價值的人脈拓展到三度就已經很不錯了。
比如最初的脈脈,在成為用户分享了自己的通訊錄之後我驚奇的發現有一個十幾年前的同事如今就在距離我公司幾百米遠的隔壁園區工作,而且我們之間還有一個出乎意料的共同認識的朋友。十幾年來僅僅是微信朋友圈點贊之交的朋友居然距離沒超過5公里,幾多感慨啊?
感覺脈脈好神奇的存在,能夠幫助自己重新梳理朋友圈,這對於職場發展肯定是有益的。現在的脈脈做職場內容了,實名動態和匿名交流也越來越好玩了。我認為這才是職場社交的發展趨勢,場景與內容匹配,才會讓職場社交有血有肉的豐滿起來!
有趣的,有用的,職場社交平權與制衡的左膀右臂
職場如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追名逐利,趨利避害,攀附權貴,沽名釣譽……自古幾人能免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創造了一個新的社交場景,這個場景中給了大家一個平權的機會和可能,每個人都有機會選擇不同的姿勢在社交網絡當中秀出自己的存在感。
職場社交在我看來,無非就是兩大目的——增益和減壓。
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知識與同行交流是為增益,八卦吐槽匿名爆料是為減壓。前者為有用的內容,後者為有趣的內容。內容是feed給用户的糧食,UGC平台產生的內容不可控,劣質是內容多了形同毒藥,不僅粘不住用户,還會讓用户活躍度迅速下降,如何良性發展就是逾越職場社交目前發展瓶頸的階梯。
我觀察了一段時間,脈脈的內容是很有章法可尋的,而且也產生了積極的反響,成了一潭活水,當然也存在爭議。
先説有趣的內容,就是匿名交流(原名:匿名八卦),裏面很多職場吐槽甚至是行業爆料。
職場是一個特定的場景,雖説是匿名但都是職場中人,但凡有點影響力的公司都不會是孤獨一個員工存在於這個平台中。一人爆料,首先觸發的是其同事的關注,他們都是與企業利益相關的,這個爆料的真偽他們心裏有數,真是造謠污衊企業,他們有動力第一時間出來闢謠,其擴散範圍是很有限的,而且圍觀的職場人也都有甄別能力,形成了一種UGC平台難得的對謠言的制衡能力。
當像勞資糾紛,合同糾紛之類的信息曝光,脈脈就成為弱勢羣體的維權平台,輿論導向幫助維權就成為正能量了,UGC的正向價值就會體現出來。就算脈脈敗訴,其影響力也會提升,這個博弈當中脈脈輸面子不輸裏子。脈脈目前“匿名交流”作為一個社交產品用户能感覺到活躍度很高,對用户的粘性很強,與其爆料的真實性高是有密切關係的,這對其to B業務應該也是有促進的。
真正有趣的內容是各種職場中的匿名吐槽,如今脈脈匿名交流已經成為職場“段子手”的樂園了。比如最近就出現了一條匿名發佈的消息引起了圍觀,大概內容就是一個上海的應屆畢業生求職,期望月薪22—25K。理由是上海的消費比較高。現在已經三百多評論了,各路段子手各種姿勢調侃甚是精彩,狼廠、鵝廠、貓廠、狗廠、豬廠、鯨廠等各路大俠紛紛頂着認證身份出來吊打,樓主也跟他們各種互懟,不乏指點江山的奇葩言論。
我也匿名參與,回覆給他100K日元靠譜,結果秒回,説十年後100K日元就是他一頓飯錢。我也秒回他,先想想下個月的飯錢吧,啃老是你不錯的選擇。這種內容很職場,奇葩共賞,匿名褻玩,喜聞樂見,插科打諢之間討論了一個社會熱點問題。
其實這種不着四六的應屆畢業生是真實存在的,類似的段子在脈脈眼見着越來越多,很多幹貨都在嬉笑怒罵中溢出了,有趣有料對職場新人其實是很有幫助的。在職場社交平台上,利用碎片時間盡情消遣,這就是內容與場景匹配的化學反應,很職場,很社交,很歡樂,比雞湯、套路等強百倍,職場減壓效果明顯。
再説有用的內容就是實名動態。這個版塊有意思了,發動態的是實名,評論的也是實名,而且是同行,這其實已經從UGC進化到PGC了,向前一小步,內容品質提升一大步啊!在這種場景當中,內容沒點乾貨好意思發佈嗎?實名發的文章沒有同行評論就是水貨了,要是被圍觀吐槽甚至引得各路高職階層用户實力吊打,作者還混不混了?所以標題黨,刷熱度,秀智商下限,三觀不正的內容難以生存。
這種場景壓力與潛在的風險遠比各個自媒體平台重金獎勵對內容的提升更有效。這種平台中不太可能出現萬事皆懂的KOL,逐漸的析出的將是行業專家,分享出來的內容必然越來越有深度,而平台運營者對內容的優選與推薦也會更有主動權。這種可控的輿論環境是非常有價值的,可以預見公信力會越來越高!
其實這不僅是職場社交平台的進化方向,也是自媒體與新媒體平台進化的方向。目前不具備專業知識儲備與基本新聞技能的自媒體從業者很多,他們的生存空間會被迅速壓縮。
我相信目前各個平台重金獎勵出來的頭部作者中在獎勵消失後很大一部分也會面臨窘境,UGC內容推送平台的獎勵計劃將被證明都是飲鴆止渴。內容創業拼的是觀點、知識、創意等AI技術不能取代的因素,高質量的行業內容供給永遠是稀缺而高價值的,而時評與價值觀輸出的內容是風險巨大的。
脈脈的實名動態與行業頭條兩個產品其實已經形成了很強的社交媒體屬性,這種平權而又能夠自發制衡的內容分發機制一旦形成大體量輸出很可能發生裂變。
有用的“實名動態”與有趣的“匿名交流”是不是很像脈脈作為職場社交應用進化出來的“左膀右臂”,在職場這個特定場景中完成了社交網絡的“平權”與“制衡”,隨着內容分發機制逐漸完善,形同與“雙腿”,是不是能夠走起來了?
現在再看領英與赤兔兩個職場社交產品,是遭遇挫折了嗎?是落後時代了,領英更像一個SAAS而不是社交網絡,其本土化就是個偽命題。
赤兔是要做社交網絡,但是其對標對象貌似是微信,其產品的社交能力怎麼可能從微信盤子中搶到一杯羹呢?其內容生產能力太差,沒有真正能夠與職場匹配的內容生產與推送機制,等於是沒有“雙臂”,怎麼可能舉起職場社交的旗幟呢?
中國的職場社交,在我看來,還是要脈脈來接過這把大旗!
(2017-07-28)
[墨者善狩軍情解析693期]前兩天,香港《南華早報》網站發表題為《為什麼中國潛艇可能很快會比美國潛艇更安靜》的報道稱,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曾經嘲笑中國潛艇噪聲太大,太容易被發現,但近年來,這一點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現在中國即將在一項尖端推進技術方面居於領先。報道稱,中國知名海軍工程師馬偉明少將前不久接受了中央電視台採訪,他在一個實驗室中展示了用於海軍作戰艦艇的一種新型綜合電力系統的組成部分。他説,這個將發動機輸出全部轉化為電力的系統和一種無軸式泵噴推進器,已經安裝在解放軍海軍最新的核潛艇上。
軍事專家指出,無軸泵推進系統只是中國在潛艇消除噪音水平的其中一個措施之一,這些年,隨着科技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中國在潛艇領域的降噪水平方面獲得了巨大的進步。當年中國潛艇的噪音之大,曾經被美國海軍壓得抬不起頭,中國軍工人痛定思痛,通過一系列措施,成功的將潛艇的噪音水平降低到了極低的水平,在安靜性能方面,中國潛艇已經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我們知道,對於潛艇來説,其噪聲來源主要包括螺旋槳轉動產生的空泡發生破裂時產生的聲音;艦船流體噪音也就是艦船在水中運動時與海水摩擦產生的噪音以及艦船本身包括動力裝置運轉和機械傳動所產生的噪音等三種。早年間,中國潛艇特別是第一代潛艇,僅僅解決了有無的問題,在噪聲方面確實比較大,根據美國軍方的評估,中國核動力潛艇的噪音大概在110-115分貝之間,而美國的海狼達到95分貝,弗吉尼亞達到100分貝,差距非常明顯。
不過中國通過多種方式,已經成功降低了潛艇的噪音。根據媒體報道,經過減震浮筏、消聲瓦等降噪技術的綜合應用,解放軍潛艇的靜音性能可以説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在潛航時,艇內人員的説話、走動的聲音已經超過機械產生的噪聲,成了最大的噪聲源。因此採取嚴格措施,下達命令由原來傳統的口傳改為網絡傳輸,既保證了命令傳達的準確性和快速性,又大大降低了艇內噪聲。而成功突破AIP動力技術之後,潛艇的機械噪音已經降到極低的程度。
那麼中國潛艇現在的安靜性能到底如何呢?也許需要美國的一艘軍艦的實際經歷來説更為合適。2009年的時候,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道,美軍神盾級驅逐艦「麥凱恩號」上週四在菲律賓海域航行時,拖曳的聲納數組遭中國潛艇撞毀。報道説引述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軍方官員説,「麥凱恩號」當時正在菲律賓蘇碧灣( Subic Bay)水域航行,艦尾以鋼線拖曳聲納數組正在蒐集中國潛艇的位置和聲紋,冷不防鋼線被中國潛艇的螺旋槳捲到,導致聲納數組損毀。兩艘軍艦沒有直接相撞。
解放軍專家指出,美軍麥凱恩號驅逐艦當時攜帶AN/SQR-19B型被動拖曳聲納,這種聲吶集成了探測、分類和交戰等子系統,展開後可長達1700米,探測距離可以達到100公里,而解放軍則在這種聲吶開機工作的時候悄無聲息的摸近這艘軍艦,意味着美軍這種聲吶完全無法發現中國潛艇,一旦雙方處在戰時,美軍基本上已經失去了戰鬥力了。
(2017-07-09)
Snap以不到100萬美元(約合77.7萬英鎊)的價格收購了小型無人機制造商Ctrl Me Robotics。
根據內部消息,Snap在Ctrl Me發展勢頭減弱的時候接觸到他們。雙方達成收購協議,Ctrl Me創始人Simon Saito Nielsen加入Snap,同時還有一些企業資產和設備也都歸了Snap。
Ctrl Me成立於2013年,在收購之前,為電影行業、工業和安全企業生產無人機和機器人。根據2014年的一支視頻,他們當時正在為洛杉磯本地的電影製片廠開發自己的無人機,用於電影拍攝,正處於開發中期。
Nielsen在視頻中説,“我們與小型製片廠合作的同時,也與大型製片廠合作,比如迪士尼和ABC。我們真的想提供給攝影師和製片人一個新的工具,他們可以藉此捕捉到想要的鏡頭。即便艾比克(Red Epic)這樣的大型拍攝設備,我們也可以讓他們到處飛。”
目前還不清楚Snap打算如何使用Nielsen的專業知識和他的公司資產。Snap有可能開始開發自己的無人機,也許會像Snapchat眼鏡一樣,成為Snapchat硬件的一分子。
(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