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神州第一佛高88米,重700噸,全國最大的青銅釋迦牟尼佛像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綜合

有人説為佛立像,成就不凡,從雲崗、龍門到敦煌、大足……如今又有靈山大佛,從而在全國形成東有江蘇無錫靈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西有四川樂山大佛,北有山西雲崗大佛,中有河南洛陽龍門大佛的五方五佛特立聳峙而相呼應的格局。


靈山大佛坐落於無夕馬山秦履峯南側的小靈山地區,該處原為唐宋名剎祥符寺之舊址,為保存古蹟,弘揚文化,落實宗教政策,由修復祥符禪寺建造大佛立像籌建委籌劃,在恢復祥符寺的同時,興建八十八米高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佛立像。

大佛巍然聳入雲端,顯得格外雄偉壯觀。神州大地五個方位形成五方五佛格局,東方靈山大佛最具獨特魅力,迎來八方四面善男信女燒香膜拜。這裏的山,這裏的水,無不充滿神奇色彩。就連秦始皇的龍馬坐騎也因留戀這裏的美景和神奇而不忍離去。


在朝拜大佛時,不論靠近還是走遠,似乎都在大佛眼神的關切之中;並且隨着人的靠近或遠離,眼睛彷彿在微微開合,靠得愈近,眼睛就睜得愈開;嘴角似笑而未笑,欲言而未語,諸多囑咐即將出口,使人倍感親切,引發種種遐想。


根據佛教典籍《本行經》記載:靈山大佛釋迦牟尼一誕生就能説話會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開出一朵蓮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説道:“天上天下,唯吾獨尊”,這時候花園裏忽然出現了兩方池水,天空中出現九條巨龍,吐出水柱,為其沐浴淨身。


靈山建佛,相傳已故的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提出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北方有山西大同雲岡大佛、南方有香港天壇大佛、中原有洛陽龍門大佛、西方有四川樂山大佛,唯獨東方沒有大佛,於是在無錫建造靈山大佛,圓了“五方五佛”格局,改變了東方無大佛的歷史。又有民間老百姓傳説,為了鎮住太湖大水氾濫之災害,特在太湖畔的靈山上建有鎮水大佛一座,從此太湖之水不再氾濫成災,周邊鄉民安居樂業。


大佛形態莊嚴圓滿,安詳凝重而細緻,慈顏微笑,廣視眾生,顯現佛陀慈悲的法相。大佛右手指天,稱為“施無畏印”,那是大佛在為眾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稱為“與願印”,那是在保佑眾生平安快樂。


如此宏偉、精巧、神聖的靈山大佛,朝拜的人怎會不多?早至旭日東昇,晚至夕陽西下,每日來者絡繹不絕。有的雙手合十,默唸經文;有的燒香拜佛,祈求平安;有的撫摸佛手,環抱佛腳。


靈山勝境,嘆為一塊不可多得的佛教風水寶地。其地勢似乎海南的南山、南京的中山陵。尤其是其設計與中山陵有異曲同工之妙。大佛建在山頂高處,坐北朝南,南臨煙波浩淼的太湖,三面環山,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上點綴着富有詩情畫意、耐人尋味的亮麗景點,集焦着無數遊人的眼光。

一座高88米,重700噸的露天青銅大佛開始真正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也是我們剛進入南麓地域所看到的佛像,然而近處一看更覺雄偉,甚至還有一點害怕,下面有一位石雕野人正跪在地上祈禱,或許是在請求大佛饒恕他曾經所犯的過錯。


走到大佛前面的廣場中間,很多人圍着一個寬大的柱子,靜靜等待着“聖子出浴”,廣播響起普世情懷的佛教音樂,講述着佛教人物和相關故事,四支噴泉兇猛地灑向柱頂,頂面像綻開了花朵一樣,聖子開始從金色柱體內緩緩出浴,一身金光閃閃的聖子在陽光的照耀下,在泉水瀰漫的霧氣下,就像神靈一樣開始誕生了,在這種仙境中我們開始瞭解和感受佛教博大精深的文化,聖子帶着他那一指向天的姿勢轉動着身體,向人們傳播着善意和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