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失憶搜救隊”幫數百走失老人回家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綜合

70後老兵無意間救助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後 決定成立北京首家此類尋人救援隊

“失憶搜救隊”幫數百走失老人回家

志願者協助家屬查看物業監控,判斷老人走向

剛過去的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據統計,目前我國實名志願者人數達到1.92億,志願團體總數78萬個。

這些志願者和志願團體一直在社會各個地方默默做着奉獻。

在北京也有這樣一支志願隊伍,專門幫家屬尋找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失憶老人”。4年來,該團隊已幫近300名老人成功回家。

隊伍

數百志願者參與搜尋走失者

“2020年10月30日早7點11分,84歲高齡、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母親離家走失。”類似的新聞在網絡上並不少見。尋找老人的子女大多心急如焚,在這個案例中舒女士做了種種努力,一直尋找到當晚10點22分都沒有結果,就在快要放棄時,有3位好心的年輕人在離她家15公里的地方發現了她的母親並把老人送到家。舒女士表示,當時本想送他們一些家鄉特產表示感謝,被拒絕後,他們説了句“咱們有緣”,就開車走了。

曾有數據顯示,每年全國走失老人約有50萬人,平均每天有1370位老人走失,失智和缺乏照料是走失的主因。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頒佈的《AD知識手冊》指出,痴呆是由腦部疾病所致的獲得性、持續性認知功能衰退綜合徵,阿爾茨海默病是引起痴呆最常見的疾病,佔痴呆的50%至70%。

在北京,有一支五六百人的志願隊伍專門搜救這些老人,四年來已經找回近300位老人。接到求助後,隊員們便會分工協作,共同制定出專業的救助思路:及時報警、與家屬溝通、通報老人相貌特徵、排查監控、分頭尋找。

行動

最長的一次救援持續11天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蘇斆是一名70後退伍軍人,也是該公益團隊的創始人,他介紹,他們最長的一次救援行動持續了11天、260個小時。

在一個初夏的季節,80多歲的老劉(化名)像往常一樣出門遛彎,回家時卻莫名走錯了路,一直從北二環北土城附近輾轉,最後到了北二外學校附近。“老爺子是一位獨居老人,他的兩個女兒每天會給老人來做一回飯,老人當天走丟時並沒有發覺,直到第二天看見昨天的飯沒動,才意識到老人可能是丟了。”蘇斆解釋,家屬找到救援隊進行求助時,老人其實已走丟至少三天了。

報警後,有一位志願者專門負責跟隨家屬查看相關監控,通過軌跡得知這位老人在外徘徊了很長時間,後來到了三元橋附近的一個老小區呆了兩天,還跟人發生了衝突,因為老人只記得自己家住在2單元502,然後他就找到了一個2單元的502要進門,最後被這家的兩個老人轟出去了。“我們也很委屈,這房子是我們的,怎麼能讓他住進來,也沒想着報警。”住户向排查到此處的蘇斆訴苦。

後來老劉不在城裏繼續轉悠,他到了北二外附近。最終在此處,志願者找到了繼續徘徊的老劉。

初衷

沒準兒就能挽救一個家庭

“如果發現這個人面生,言談舉止不太對勁,最好多聊兩句,沒準兒就能挽救一個家庭。” 蘇斆説,其實他就是在無意間救助了一個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後,才決定成立了北京首家以尋找“失憶老人”為主要目標的救援隊。

隨着老齡化的到來,老人走失的情況時有發生,加上家屬又沒有那麼多的經驗,如果有專業的救援力量介入,就能大大提高老人獲救的概率。

巧合的是,就在2016年過完春節後,蘇斆一個朋友的舅舅同樣因患有阿爾茨海默症從石景山走丟了。最終,通過人海戰術,經過上百人、數十小時的搜尋,隊員們總算在豐台的永定河邊找到了老人。

自此開始,他們也慢慢總結經驗,並藉助原有的救援經驗制定了較為有效的搜救流程,“對於家屬而言,要第一時間報警、查監控、散發尋人啓事以便擴散信息;我們一次救援大概8個小時一波人,多則十五六個人。有人要專門跟家屬溝通,瞭解走失老人原來的生活習慣、工作;我們會派人去查民用監控,也去派出所查治安監控,判斷老人的痕跡……”

對話組織者

曾自費出國學習救援

尋人從不向家屬收費

北青報:您怎麼開始這份事業的?

蘇斆:我最早於2003年開始從事民間救援工作,當時被派往德國學習救援技術。2008年隨部隊赴汶川完成地震救援後不久,正式結束了軍旅生涯,專職從事救援工作。

後來,我還自費去國外進修過救援知識, 2014年成立了北京市志援應急救援服務中心,做過山地救援和災害救援,傳授救援知識和技能,從2016年開始尋人。2017年1月,北京市志援應急救援服務中心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註冊。

北青報:團隊的成員是怎麼構成的?

蘇斆:我們這支隊伍從最初的5人成長為現在的五六百人,專職隊員只有4個,大部分是兼職,他們中既有公務員、科研人員,也有國企員工、個體户、退休人員,年齡最大的搜救隊員60多歲。

北青報: 家屬一般是通過什麼方式求助?

蘇斆:早期,走失老人的家屬會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尋人啓事,熱心的人看到後也幫忙轉發,三轉兩轉就轉到我們這了。很多情況下都是我們主動找家屬給予幫助。

後來,隊伍的知名度逐漸傳開,丟失老人的家屬就主動找來求助,之後還登記了官方救援電話,做了推廣,和許多派出所也有合作,一旦接到老人家屬報警,警方也會聯繫我們。

北青報:免費尋人的費用靠什麼來填補?

蘇斆:我測算過,每找到一個老人,團隊支出費用大概會超過5000元錢,也有一小部分費用由志願者個人負擔,但我們承諾不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向家屬收取費用。

救援隊正式註冊後我們通過溝通確定了4名專職隊員,也就有了開工資、交社保的支出。這部分費用我們主要通過給有需要的單位制訂應急預案、授課等方式獲得,每個月至少需要5萬元。

北青報:在救援經歷中有什麼印象深刻的?

蘇斆:説實話,在將近300起救援中,我參與了大概200起的現場指揮,每一起都是非常深刻的。讓我想來就落淚的有幾起,去年有一位65歲的隊員、服役多年的老兵,他在外尋找那位走失11天的老人時,因一天行走了38公里,當晚回到家就病了,送到醫院再也沒出來,後來老爺子就逝去了,還留了一句話,“今天我多走一步,老人離家就近一步”。

北青報:家屬平常需要注意什麼?

蘇斆:如果家人患病,可以藉助藥物延緩記憶丟失的時間,家屬也要特別上心多陪陪老人。

希望更多人加入志願者隊伍,更多的公益團隊關注到阿爾茨海默症病人這個羣體。

本組文/本報記者宋霞

統籌/張彬

【編輯:陳海峯】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