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走進龍山縣裏耶鎮裴家堡村,四散的公雞爭着打鳴,初升的太陽給滿園青綠的臍橙鍍上淡淡的金光,炊煙升起,孩子們的歡笑喚醒了土家山寨新的一天。
“李爺爺,你做的包子比城裏賣的都香,我能帶些回家嗎?”村民向世貴的孫子得到許可,歡喜地蹦了起來,貧困户彭武榮吃完,也意猶未盡地吸溜着嘴。看到村裏老老少少吃得高興,中機國際的駐村工作隊員李餘海一臉滿足,這是他扶貧生活裏最幸福的時刻。
中機國際扶貧工作隊查看油茶套種生長情況,右一:李餘海
“脱下軍裝,我還能上戰場”
李餘海出生於紅色家庭,今年63歲,1978年參軍入伍,1979年中越自衞還擊戰爆發,他隨着隊伍衝向了前線。
一個從越戰過來的老兵、老黨員,堅定了一生“聽黨的話,跟黨走”的決心。2018年,中機國際商議派駐李餘海三人到裴家堡扶貧,他沒有拒絕,帶上四季的衣物便出發了。
扶貧工作隊實地調查產業發展
裴家堡是龍山縣的深度貧困村,長期的人口流失導致村子積貧積弱,全村213户735人僅靠500畝薄地養家餬口。
耕地不足,那就開荒,在石頭縫裏抓經濟。李餘海與符辰志跟隨隊長陽戰峯扛起鋤頭,捲起褲腿,帶頭鋤去荒地的雜草、碎石。忙活一天下來,李餘海常常累得直不起腰。
三年下來,在後盾單位中機國際的支持下,投入近500萬元完善村內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種養業,爛泥地修成水泥路,野草叢變為臍橙園、油茶地,山羊、土雞隨處可見,荒涼的村子開始煥發生機。
一年365天,他340天都在村裏
工作日裏,李餘海忙着帶動村民在臍橙園裏套種辣椒、黃豆,遇到空閒的週末,他又忙着挨家挨户為老人們剃頭,給發展產業的貧困户出謀劃策。
貧困户彭武榮年老多病,户頭只有幾畝薄田,如今,在工作隊的幫扶下養了123頭羊、78只雞,日子越過越好。“我上半年賣了11頭羊,純利有2萬多,銷售得好的話,一年總收入20萬元不成問題。”
2018年,村民反應3口山塘年久漏水無法進行灌溉,中機國際隨即投資40萬進行重修,如今,水稻灌溉不愁,村民們還在山塘裏養了魚,農閒時節,大家都來山塘釣魚,好不熱鬧。
重修前的山塘
重修後的山塘
“一年365天,除了工作需要和春節回家,老李340天都在村裏。”提起李餘海,村支書向光翠很是感激,“我沒多少文化,村裏的材料、報告寫不出來,都是老李幫忙加班加點地寫,搞工作是他,守着村子的還是他!”
30多萬字,見證酸甜苦辣的戰貧歲月
“......你不必迎着烈日披着晚霞,你不必紮根在這大山和原野,你不必錯過父母、兒女的喜樂贍撫,不必淋着冰冷的雨絲衝鋒陷陣、以一當十,也不必揹負貧困户的期望,只因你是一名扶貧隊員,這所有的‘不必’,你都得扛在肩上。”
2018年8月8日,李餘海在日記裏寫下了這些話,也將所有的苦痛扛在肩上。三年時間,1000餘篇日記,30多萬字,見證了他的戰貧歲月。
李餘海的駐村工作日誌
李餘海的日記裏除去工作,記錄更多的是與村民之間的故事。74歲的彭祖極三叉神經痛了多年,李餘海在長沙各大醫院為他尋醫問藥,兩人成了莫逆之交。
“你不會走吧,你走了以後還回來嗎?我以後找你還理不理我?我有事請你幫忙你還幫嗎?”彭祖極像孩子般喊出一連串問題。
今年七月,在外打工17年未回村的向蘭山找到工作隊,興奮地説到:“這兩天我把全村走了個遍,路有了,產業有了,變化太大我都認不出了。”他一邊説,一邊拱手作揖,“只要是我的地,你們都可以無償使用!”
經歷過戰爭、三年自然災害、知青下鄉等艱苦歲月,李餘海早已磨礪出鋼鐵般的心性,此刻卻不由得心頭髮酸,扶貧工作雖苦,但他收穫了最難得的真情。
裴家堡村的夕陽
晚霞漫天,李餘海結束了入户走訪工作。脱貧攻堅的戰場上,有太多像李餘海這樣的“戰士”,從西南到西北,從隆冬到初春,以赤誠之心點燃偏遠山村的發展希望。
【來源:人民日報客户端湖南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