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村站是個五等小站。20世紀70年代末焦柳鐵路通車後,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開行了往返於懷化與常德澧縣之間的7266/7267次“慢火車”。附近村民帶着果蔬和山貨坐火車到懷化、麻陽、吉首等地趕集,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
中國鐵路開行的81列“慢火車”是助力我國貧困山區脱貧致富的好幫手。目前,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最大的挑戰就是貧困山區人民脱貧問題,而公益性“慢火車”是扶助貧困山區人民的最好選擇方式之一。“慢火車”連接山區農村和城市,直接拉近了城鄉距離,是實現“幫帶”作用的紐帶,是讓貧困山區人民“走出去,引進來”的重要基礎支撐。
“慢火車”拉來的不止是集市,還有人民的經濟圈。“慢火車”被老鄉們稱作“趕集車”是很切實的,“慢火車”雖慢,但是承載能力強、低票價、安全等特性對於貧困山區人口出行卻是最好的選擇。從客觀經濟角度看,資源不同的地域分佈和不同社會分工,促進商品的流通,老鄉們的“山貨”和街道的繁華就有了可增長的空間,這是大龍村站集市越來越紅火的原因。往返於懷化與常德澧縣之間的7266/7267次“慢火車”,拉來了貧困山區人民的同時,也拉來了旅客,這為當地旅遊業注入了新鮮活力,自然資源的利用令當地經濟圈更加完善。人口流動性越高,輻射當地的服務業、生產業程度就越高。有需求就有回應,交通、餐館、商品等產業都會根據人民的需求潛意識的產生,從而使經濟圈更大、更完善。
“慢火車”令文化產生碰撞,促進城鄉文化融合。““慢火車”拉來了人,也拉來了不同的文化知識,山區文化和城鎮文化的碰撞,城鄉文化的融合,會促進城市化進程的順利進行。大龍村站周邊街道餐館、商鋪和集市逐漸興起,城市文化的現代元素不斷增加,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滿足他們不同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慢火車”按下老鄉們脱貧致富的“希望鍵”。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慢火車”作為老鄉們的“趕集車”、“公交車”、“學子車”,逢站必停和低票價原則是為貧困山區人民量身打造。農作物和土特產的外銷,提高收入,生活物品的購買,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是增添老鄉們希望的選項。學習教育是有效的脱貧致富之路,通過學業改變命運是貧困山區兒女的最好方式之一。教育扶貧是更深層次的精準扶貧,“慢火車”是貧困山區孩子往返學校的“護航老人”,慢悠悠卻為遠方求學的學子帶來安全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貧困老鄉們努力致富的動力,是整個家庭脱貧致富的希望。
公益性“慢火車”,雖然是社會中不起眼的一角,但卻在扶貧攻堅路上大放光彩。高鐵網越織越密的時代,“慢火車”的慢卻是一種情懷,慢出脱貧致富不落下一村一户的執着,慢了車速,卻加快了發展。(華尚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