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孫子吃不好 爺爺高速上步行60公里送雞蛋
原來,這位老人姓汪,家住畢節市金沙縣,已經80多歲。7月17日清早,老人因掛念在遵義打工的孫子,擔心孫子在外吃得不好,於是背了幾十枚雞蛋,前往遵義。“坐班車車費貴得很啊,我就決定走路。”汪大爺説,他出門前並沒有告訴家人自己去哪裏,只是揹着雞蛋,沿高速往遵義走來。據老人説,他大約是早上7點鐘吃了點東西就出發的,被民警救下時,老人已經走了整整12個小時了。據悉,從金沙至發現老人的地方,有60公里。“長時間的徒步加抖動,揹簍裏的雞蛋,都碎了一些。”民警説,老人如此心疼孫子,讓他們忍不住落淚。不過,老人只記得孫子在遵義“馬家灣”,具體地址、電話一概記不得。
彷彿是冥冥中的天意一般,連綿的雨勢在清晨8:00過後慢慢鳴金收兵,明媚的陽光撕破陰霾的雲層灑向大地,同時也照亮了中豪各位工作人員的心情,“太好了,準備的雨衣用不上了。”此前一直持續不斷的大雨讓他們擔憂不已,貼心為徒步參與成員們配備了雨衣等雨具,現在雨過天晴,大家的臉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7月15日早晨8:30,中豪“走,在路上”徒步活動在久違的温暖陽光中準時開鑼,中豪集團領導曹家林、李瑞林上台致辭並做活動動員,鼓勵大家堅持不懈並彼此照應,完成即將展開的徒步活動。據悉,本次活動囊括了中豪集團員工、市場商户及社會愛心人士等近300人,由中豪·螺螄灣國際建材家居博覽城始發,徒步10公里至中豪新冊產業城。活動將運動與公益相結合,捐步兑換公益金額,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送上一片温暖的愛心,這也是中豪集團作為全國知名企業所體現出的社會責任感。
在兩位領導致辭過後,徒步活動正式開始。三百人的隊伍統一着裝,明黃色的隊伍穿行在街道之中,在夾道的綠植掩映之下,如同一條燦爛的緞帶,為連日的陰霾雨季帶來了不一樣的明快跳動的色彩。據瞭解,本次活動參與人數眾多,成員年齡跨度較大,可謂老少咸宜。在隊伍當中,一位活潑的小朋友引起了眾人的關注。身旁一位大爺驕傲地介紹到:“這是我孫子,今年才7歲。”而這位年過七旬的老大爺是螺螄灣市場商户。對於這次的徒步活動,他也給與了很高的評價:“這樣的徒步活動鍛鍊了身體、放鬆了心情、呼吸了新鮮空氣,還可以在過程中交到新朋友,在挑戰自我的同時還可以為公益事業貢獻一份力量,這樣的經歷非常寶貴。”
10公里的路程,過程中必然充滿艱辛,可是參與成員們從始至終都滿懷着飽滿的熱情,沒有一個人在中途放棄,隨着時間的推移,頭頂開始熾熱的陽光也為大家的徒步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為此,活動策劃者們也周到地在沿途設置多個能量補給站,用以為參賽者補充水分和能量。10:50分,僅用時不到兩個小時,已有參與者腳下生風,衝向終點。此時早有工作人員守候在道旁,為大家送上礦泉水及食物。同時,本次活動的參與者們都得到了保温杯與充電寶作為獎勵,大家三五成羣聚在終點展板前記錄下這歡欣鼓舞的一刻。
在徒步過程中,大家精神抖擻,臉上洋溢着快樂的笑容,走在清新的小道上,做個深呼吸,那股大自然的味道就輕輕的鑽進了心裏,觸動了對大自然依戀的心絃。一路上,大家相互間交流感情,盡情釋放,有的步伐矯健,有的步調輕盈,有的走走停停,互相拍照,只為記錄下身邊的美景。這也正好呼應了活動健康、低碳、公益的宗旨。此次徒步活動,不僅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放鬆了心情,鍛鍊了體力和毅力,還使每位參加活動的人真切的感受到艱苦與快樂並存,充分展現了中豪集團蓬勃向上的昂揚鬥志和健康陽光的精神。
據悉,中豪·螺螄灣三期C6市場國際建材家居博覽城一樓招商已於近期盛大啓動。在中豪·螺螄灣國際建材家居博覽城(28區-33區)8個樓層中,2樓燈具、4樓布料、5-6樓家紡、7-8樓窗簾行業已陸續全部開業,3樓門窗、樓梯、木地板、吊頂、壁紙地毯、整體櫥櫃、軟裝類建材招商率高達94%,部分商户裝修完畢並已開門試營業,隨着1樓招商工作的啓動,三期C6國際建材家居博覽城發展優勢與韌性愈加凸顯,雲南建材家居航母的定位與遠景也愈加清晰與明朗。
特別鳴謝:聖一籌信息服務部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
聖一籌信息服務部位於新螺螄灣一期市場C區2樓,成立於2010年4月,是目前昆明螺螄灣國際商貿城內最專業的信息部。經營業務範圍涵蓋商鋪、住房、寫字樓、倉庫等房產的出租、轉讓、託管;代辦工商各項業務,如營業執照新辦、註銷、補辦、變更、年檢、公司註冊;代辦税務各項業務,如税務登記證新辦、註銷、補辦等;代辦過户、房產證辦理等。
(2017-07-15)
20年,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已經發生了太多變化,但至少有一樣從未改變,那就是熱愛城市的心從未改變。華商報安康記者站第一位駐站記者、第一份今日系列報紙的出爐、第一批安康老訂户……我們和這座城市,有着太多的第一次,讓我們永遠銘記於心。
2003年,華商報安康記者站剛成立,王永華還是30歲出頭的小夥子,當年7月份,他接到報社通知,從渭南記者站調任安康任第一個駐站記者。
“那時候從西安早上出發,要走七八個小時才能到安康。”2003年西安到安康的高速沒有修通,需要走210國道翻過秦嶺到達寧陝縣,最終才能到安康。提起來安康第一天的經歷,王永華稱,當天下午四五點到達安康時,隨身只帶了採訪設備和被褥,晚上在賓館住宿。第二天,在發行站同事協助下,最終將記者站辦公地址選在了西堤附近的世紀新村小區,採購完辦公桌椅和電話設備後,華商報記者站從此紮根在安康。
從地勢平坦的渭河平原調到秦巴山區工作,在當時的王永華看來,外出採訪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通不便,有時候進山採訪,包的車根本進不了,需要徒步數公里山路才能見到線索人,“那時候沒有采訪車,去周邊縣採訪都是乘坐班車,有時候還會座火車,一個採訪跑下來至少得兩天時間,做完採訪後晚上通常都是村民家中留宿。”
2004年3月,王永華又調到華商報社其他部門工作至今。就是在這樣艱苦和簡陋條件下,安康記者站記者在建站初期採寫出了《遭他人冒名頂替上學工作5年憤起索賠12萬》、《旬陽三農民自殺調查緣何讓生命如此脆弱》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報道。華商報也得到了安康的羣眾的認可,有了煩心事會立即想到報料給華商報。
華商報安康發行站工齡最長髮行員汪金紅
送報紙送鮮奶服務讀者
2002年11月,《華商報》安康發行站正式成立,從那以後,黃馬甲的忙碌身影便穿梭於安康的大街小巷,將每天第一手新聞送入千家萬户。
2002年,30歲的汪金紅來到安康發行站工作,讓她沒想到的是,這份工作一干便是15年,從創立之初的艱難,到如今自己也成了這個11人組成的黃馬甲團隊的骨幹,一輛黃色的電動車,便是高兆豐的送報工具。電動車後座、車頭筐子及踩腳的地方,都堆滿了報紙、快遞。
“我是2002年11月《華商報》安康發行站成立的時候來的,那時候雖然條件艱苦,但能夠為這樣一位朝氣蓬勃的報紙工作,內心很自豪。15年來,安康發行站歷任4位站長,我依然在這裏,是幸運也是緣分。”王金紅和丈夫此前都是裝修工,後來丈夫也進入發行站工作至今,結束一天的忙碌工作,兩人一同回家,也是一種幸福。
據汪金紅介紹,安康發行的報紙是從西安印刷後用火車運過來,由於交通的不便,當天的報紙下午六七點才能到安康,等送完一天的報紙,往往已經到晚上10時以後了,“現在交通方便了,報紙一般10點之前就能到安康,除了送報任務,發行站還承接着物流、鮮奶配送的工作。一直都很辛苦,不過也習慣了。”
據她介紹,剛開始發行站是在安康城區西堤附近的世紀新村,一個大套間便是站上十幾個發行員的辦公場地,後來發行站搬到了巴山西路一小區。現在,汪金紅有了不少自己的固定客户,每天,他出了要送上百份報紙,還要配送瓶鮮奶、快遞,並與不少訂户成了朋友,“一個工作做習慣了,也就有了感情,所以才會堅持到現在。”
華商報安康首批訂户之一羅延新
如今已堅持訂報15年
20年前,改版後的《華商報》走進千家萬户,20年來,數十萬熱心讀者憑藉訂報時的那份信任和支持,見證着這份報紙一步步的發展歷程。
今年61歲的安康市民羅延新訂報已有15年,是《華商報》在安康的第一批訂户。年輕時他便喜歡看報,1997年《華商報》改版後,覺得這份報紙有觀點、有態度,面對醜陋敢於揭陋,遇到正能量又不遺餘力地弘揚,於是便喜歡上了。2002年聽説安康成立了發行站,於是便迫不及待地徵訂了。“據羅延新介紹,自己和老伴張秋燕原本都是安康一百貨公司的職工,兩人都很喜歡看報,都比較關注時政類新聞和社會類新聞,55歲退休後,更是幾乎每天都報不離手,每個版面都會關注,“《華商報》新聞面比較全,前版可以看到每天的大事件,後版可以學到許多生活知識。”那時候信息不發達,羅延新説常常報紙一到手,街坊鄰居都來傳閲,有時候過期的報紙會攢在家裏,離得遠的親戚朋友來家裏做客,臨走時抱着一堆報紙回家讀。
多年來的讀報習慣,使得老人對《華商報》有了深深依賴。羅延新老人説,一天不讀報,他倆都會覺得少了點什麼,現在偶爾送報時間有點晚,他便一次又一次去門口報箱看。雖然現在華商新聞的推送渠道很多了,但是他還是最習慣看報紙,“看報紙不怎麼傷眼睛,不過年輕人追求快,在網上可以看到更及時的新聞。”
首期《華商報·今日安康》出版
2014年4月25日,經過數月籌備,第一期《華商報·今日安康》與安康市民見面,3年來,這份報紙記錄着安康的發展變遷。
翻開《華商報·今日安康》第一期報紙,頭版《致讀者的一封信》向讀者展示了推出《華商報·今日安康》是這份報紙的宗旨。2版“重點”板塊介紹了安康博物館即將開館,文物搬入新家、啓動“五一”小長假預案等便民服務信息;3版“城事”板塊中,社會新聞“入住5年牆體裂縫,縣委書記支持維權”引市民關注;4版“作文”板塊,為小朋友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贏得普遍好評。
3年來,《華商報·今日安康》出刊日期、版面內容有了變化,但不變的是聚焦市民生活、服務安康發展的執着。
華商網安康特快上線開通
2008年12月1日,華商網安康特快正式上線,這是華商網在省內正式開通的第一個地方站。當時,選擇安康作為第一站,是希望安康的美麗山水給華商網地市業務帶來一個美好的開始,隨着安康特快影響力與日俱增,也印證了當初的華商網選擇無比正確。
市民可以每天瀏覽安康本地最新最快的新聞,也可以在論壇與其他市民互動交友,發帖抒發見聞,共同分享着生活中的樂趣和感動。直至現在,安康特快的安康論壇,仍是反映社情民意、市民心聲的輿論中心。
2015年,華商網安康特快改版上線,作為安康最重要的綜合城市門户網站,“安康新聞”、“安康論壇”、“羣眾呼聲”、“安康影像”、“樂活安康”等子欄目,全天候為網友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新聞資訊,是市民看新聞、吃喝玩樂、商家黃頁及個人信息查詢和發佈的重要平台。
第一次推廣華商頭條APP
“頭條呢?”2015年5月11日,以《華商報》頭版上三個大字引發的“全城尋找華商頭條”事件在讀者中引起轟動。華商頭條APP重裝上線,意味着華商報的轉型,從紙到網,從網到智能手機終端的又一次跨越式發展。 本組稿件由華商報記者 王斌 採寫
(2017-06-30)
桂林市貓兒山:主峯為五嶺最大者四百里越城嶺山脈的最高峯神貓頂,為華南第一高峯,位於廣西東北部,主峯跨越資源縣中峯鄉—興安縣華江瑤族鄉。呈北東—南西走向。距桂林市122公里;海拔2141.5米,相對高度1862米,是廣西最高山脈越城嶺的主峯,因山形如貓而得名.桂林貓兒山還是兩江(資江和灕江)之主源,廣義貓兒山區域還是潯江發源地。
山頂
貓兒山景區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經初步調查現有景點75個,其中一級景點13個,二級景點30個,三級景點32個。華南絕頂、穿仙洞、通天道、華 南虎、貓嶽佛光、睡美人、鐵杉薈萃、灕江源、杜鵑花廊、龍潭、十里大峽谷、劍崖大瀑布以及1996年發現的美國二戰援華飛機(飛虎隊)失事之地等是貓兒山 的代表景點。
山顛
貓兒山是越城嶺主峯,最高峯神貓峯海拔2140.5米。山體主要由5億年前的古生代加里東運動早期花崗岩構成,地層古老,山體狹長,山峯高峻。區內海拔2000米以上山峯有10座,海拔1000米以上山峯有68座。貓兒山山頂山腳垂直高差1861.5米,山體巨大,羣峯起伏,巍峨屹立,氣勢恢宏,大自然億萬年的風化雕琢,山上石峯崢嶸,峭壁林立,懸崖萬丈,有奇峯、斷崖、巨石等地質地貌景觀數十處。主峯酷似一隻巨大的神貓匍匐,形神畢俏,氣勢雄偉;峯頂拔地擎天,雄偉挺拔,佛光台峭壁如削,危崖萬丈,仙愁崖溝壑幽深,驚險異常。整個山地景觀具有山高、峯雄、崖險、石奇的特色。
過夜的帳篷
貓兒山獨特的山地環境和氣候條件,形成了許多絢麗的氣象景觀。其日出、晚霞、雲海、煙雨、冰雪都極富景觀價值。山上氣象瞬息萬變,幻化莫測,嶺谷間常常煙霧繚繞,風起雲湧,氣象萬千。春夏多霧時節,如逢陽光斜照,在佛光峯一帶常形成神奇的“佛光”景觀,七色祥光,彩環籠罩,如夢似幻。冬季貓兒山每年都有大雪降落,並伴有霧淞奇觀,山頂處處玉樹臨風,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是嶺南最佳觀雪勝地。
徒步路上
貓兒山山體古老,地形複雜。氣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植物種類繁多。有不少用途特殊、經濟價值頗大的植物,如羅漢果、靈香草、毛竹、銀杏、六峒茶、中華獼猴桃,以及天麻、三七、黃連等。珍貴動物也不少。
(2017-06-03)
近日,碧嶺街道辦100餘名工作人員沿馬巒山登山道徒步11公里,沿途宣傳環保理念並清理周邊垃圾及雜物,這是該街道開展的“紅五月·尋找坪山河的源頭”環保志願活動。
參加活動的100多人從東部華僑城出發,沿着馬巒山郊野公園登山道徒步前行,直達馬巒山北大門,全程約11公里。活動人員沿途青姐垃圾雜物,以實際行動宣傳環保理念,呼籲大家珍惜愛護碧嶺的綠水青山。彭先生表示,沿途不少垃圾讓人有點心痛,希望市民在登山過程中自覺踐行環保理念,不亂丟垃圾,保護身邊的美景。據統計,此次活動共撿拾垃圾56袋。
據介紹,碧嶺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坪山人的母親河———坪山河發源地就在其轄區的馬巒山脈。此次活動既是母親河的尋根溯源,也是環保理念的身體力行,旨在號召廣大市民珍惜愛護碧嶺的綠水青山自然資源。
採寫:坪山通記者 曾海城 通訊員 肖海強
(201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