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者參觀“段文傑誕辰百年紀念展”(圖)

  敦煌9月21日電 (記者 劉玉桃)“看到段先生的臨摹作品,讓我感受到他通過臨摹,在瞭解、在揣摩古人創作意境、心態,對我們今天人來説,有很多啓發。”21日,在參觀完“心燈――段文傑誕辰100週年紀念展”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湯珂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湯珂認為,現在的人太浮躁了,缺乏最基本的對美術傳統文化理解。段先生臨摹展的啓發是,臨摹壁畫的這些人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藴和臨摹基礎,並不像外界很多抽取一些敦煌元素,加上個人的風格主義,做一些看起來比較新穎的,不會留在美術史上,如果真正留在美術史上,必須要銜接前人,繼往開來。

中外學者參觀“段文傑誕辰百年紀念展”(圖)

  圖為外國學者拍照記錄。 劉玉桃 攝

  21日,來自國內外的學者、藝術家參觀“心燈――段文傑誕辰100週年紀念展”,本次展覽共展出以段文傑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敦煌壁畫臨摹作品以及新生代美術家作品100多福。

  舉辦此次展覽,旨在通過追述老一輩“莫高窟人”的歷史,記錄保護莫高窟的艱辛與進步,展示敦煌學研究的理性與情懷,再現敦煌藝術的博厚底藴,使敦煌石窟的光華永續;也通過以敦煌藝術精髓為母體的巖彩創作,向敦煌藝術致敬,向每一位觀眾傳遞“莫高精神”的心燈,使敦煌石窟因為有更多人守護傳承而燭照人類文明的前行之路。

  湯珂稱,西方美術體系比較完善,而我們缺乏體系,缺乏評價系統,在推廣過程中就有一定製約和侷限,西方學者、藝術家們參與到我們的研究當中,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方法,開啓很多思考的空間和渠道,對我們的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不是原作,但段老師的臨摹作品是另外一種原創。”法國國家人類學博物館研究員柯孟德説,20年前,他在中國呆了3年,但是一直太忙沒有到過敦煌,只是書本中看到一些關於敦煌的作品,後來慢慢發現敦煌臨摹壁畫的老師都是一些藝術家。

中外學者參觀“段文傑誕辰百年紀念展”(圖)

  圖為參觀展覽。 劉玉桃 攝

  對於敦煌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柯孟德表示,目前敦煌很多藝術家用巖彩表達臨摹工作,我覺得年輕一代的敦煌藝術家可以用一些各式各樣的材料、油畫、木刻、石板等,多形式地表現敦煌藝術。

  參觀完展覽後,學者、藝術家等舉行了“敦煌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座談會。甘肅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馬剛表示,今天和這麼多國內外同行探討交流,將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與我們的文化做一比較研究,促進我們的傳統文化健康成長。

  “心燈DD段文傑先生誕辰100週年紀念展”分章節展示了以段文傑為代表的莫高窟藝術家們的臨摹壁畫作品、創作作品、新巖彩創作以及陶瓷作品和大量高質量圖片資料,運用手繪臨摹等交互體驗方式,讓觀眾近距離體驗敦煌的藝術魅力,感受敦煌藝術在當代的可持續性和生命力。

  段文傑,1917年生於四川綿陽,1940年考入國立藝專國畫系,1946年輾轉來到敦煌,在此後的50餘年裏,先後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代理考古組組長、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敦煌研究院院長等職務,把畢生的心血都奉獻給了敦煌藝術保護研究事業。(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外學者參觀“段文傑誕辰百年紀念展”(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