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加強疫苗國際合作,推動全球抗疫進程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綜合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達9200多萬,死亡人數突破200萬例。從2020年12月14日至今,全球至少已出現7種變異新冠病毒,並蔓延到了70個國家。世界衞生組織指出,從目前新冠病毒傳播及更多變種病毒流竄的情況看,今年的疫情可能還會嚴峻。

面對嚴峻的疫情,多國新冠病毒疫苗陸續投產接種,為全球抗疫帶來希望。1月13日,在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走向”論壇上,世界銀行代理副行長阿伊汗-高斯(M.AyhanKose)在線解讀《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該報告預測,基於對新冠疫苗將廣泛推廣使用的預估,全球經濟預計在2021年增長4%。

目前全球有近40個國家和地區開始或即將開始疫苗接種,目前接種人數還比較有限。同時,疫苗產能不足及其對儲存、運輸的高要求等也使盡快推進疫苗廣泛接種面臨挑戰。據《洛杉磯時報》測算,要戰勝疫情,需要全球80%的人口接種疫苗,鑑於目前疫苗都需要注射兩針,總計需要120億劑,按照目前各公司的產能,需要到2024年才能實現接種目標。疫苗儲存對温度要求高,有的國家可能沒有滿足疫苗儲存條件的冷鏈。國際物流巨頭敦豪(DHL)與麥肯錫公司曾聯合發佈一份白皮書,預計新冠疫苗問世後全球範圍內的需求將超過100億劑,這需要約20萬次托盤裝運、約1500萬次冷卻箱運送以及約1.5萬架次航班運輸,任務艱鉅。而且,多種變異病毒的出現及傳播也對疫苗有效性及後續研發提出了新挑戰。

中國在新冠疫苗研發方面處於全球第一方陣,進入Ⅲ期臨牀試驗數量在世衞組織註冊疫苗中位居首位。作為較早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中國承諾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以多種形式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包括捐贈和無償援助。更好應對全球疫苗研發配置挑戰,需推動大國發揮重要作用,促進國際抗疫合作,以更高效地協調推動疫苗生產及分配等。

首先,中美歐可推動建立全球抗疫基金,並與世衞組織儘快召開全球疫苗峯會,就疫苗生產分配及儲存運輸等達成合作。當前,美歐仍深陷疫情反覆危機,拜登政府即將上任為中美歐合作抗疫帶來新契機。可推動建立全球抗疫基金,鼓勵各國政府及大型企業等捐款,從而為世衞組織協調下國際抗疫合作及日後預防全球大流行病提供資金支持。同時,中美歐可在世衞組織協調下儘快召開全球疫苗峯會,商議協作疫苗研發產銷及分捐等,在世界衞生組織統籌下為欠發達國家疫情防控提供更多資金、物資、技術及人員支持。

其次,全球疫苗生產相關企業行業可在世衞組織等協調組織下召開全球企業支持抗疫大會。相關企業界應保證疫苗質量可靠、價格公道,並就疫苗研發生產、運輸分配及捐助接種等進行相互間及與政府、醫療機構等之間的協同配合,以提高疫苗生產分配效率及公平性。甚至可考慮由世衞組織或聯合國等對在全球合作抗疫中貢獻卓越的企業、組織及個人等頒發紀念獎章。

第三,全球相關高校、醫療研發中心及智庫等在疫情期間可定期召開廣範圍、高規格國際抗疫醫學技術交流峯會,就國際抗疫最新問題、最新進展等增進信息交流及技術研究合作。國際相關高校、醫療研發中心及智庫等當充分發揮研究優勢,擴大問題視閾,以整合性而非碎片化思維為儘早戰勝新冠疫情並防止類似危機提供技術支持及政策建議。

第四,老年人作為高風險人羣應在疫苗接種過程中優先考慮,同時我國可在全國範圍尤其是中高風險區內儘早推動民眾普遍接種。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易感人羣及高危人羣,老年新冠患者死亡率也最高,因此對新冠疫苗防護需求更為迫切。在歐美等地,老年人和醫護人員一樣為優先接種人羣。我國此前新冠疫苗接種年齡要求在18歲至59歲之間,隨着疫苗臨牀研究數據的不斷完善、防控工作的需要以及疫苗供應量的增加等,中國會把疫苗接種目標人羣擴大到更多人羣,包括60歲及以上老年人,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在這場疫苗與病毒的博弈中,疫情反覆及病毒變異的不確定性使2021年國際抗疫形勢依然嚴峻。病毒在迅速傳播變異,疫苗接種也當加倍提速。在嚴防嚴控、聯防聯控的同時,國際社會就疫苗研發生產及分配接種等增進合作是推進國際抗疫儘早取得勝利的必要舉措。

文/王輝耀(全球化智庫(CCG)主任)

供圖/視覺中國

內容來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