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國際】;
開欄的話
連接中外,溝通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是人民日報駐外記者不變的初心。五大洲報道“全覆蓋”,生產線24小時“不打烊”……
一批又一批人民日報駐外記者,不畏艱險,不辱使命,足跡四海,筆底五洲。他們以腳力丈量大地,以眼力明辨是非,以腦力深入思考,以筆力書寫時代,
有新聞的地方,人民日報駐外記者第一時間在現場。有危險的地方,人民日報駐外記者奮不顧身向前闖。且聽人民日報駐外記者和您講述他們的駐外親歷……
最近,阿富汗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在阿富汗待了20年的美軍倉促撤離,讓這個久經戰火洗禮的鄰國再次成為熱點。此前我在巴基斯坦常駐時,同時負責阿富汗和伊朗的新聞報道,並曾作為特派記者,隻身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報道五年一度的總統大選,當時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2014年4月初,我從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乘坐飛機前往喀布爾採訪。當時,阿富汗的安全局勢十分堪憂,幾乎每天都有恐怖襲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我人生地不熟,出發時也難免忐忑。下了飛機,走出喀布爾機場,眼前便是層層崗哨,道道關卡,軍警們荷槍實彈,警惕地注視着周圍,安檢更是嚴格。我從機場坐上出租車,問司機當地的安全局勢究竟如何,司機起初聳了聳肩,沒有正面作答,被追問急了,才回復説:“你要知道,在阿富汗,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大選前夕,阿富汗各地遭到多次恐怖襲擊,大量人員傷亡。大選前一天,兩名美聯社的記者在阿富汗遭到槍擊,造成一死一傷,越發加重了大選前恐怖緊張的氣氛,普通人都儘量避免出行。喀布爾的安保措施極為森嚴,街道上密佈的鐵絲網和高高壘起的防爆沙袋隨處可見,每隔幾百米遠,就有全副武裝的軍警士兵把守,手握衝鋒槍和對講機,但凡遇到可疑的車輛和人員,都會攔截下來仔細盤查。我在採訪報道中,也多次被盤問檢查。受安全局勢影響,當時喀布爾的外國人稀少,多數外國公司和機構已經將人員撤離。
2014年4月,作者在喀布爾街頭採訪阿富汗總統大選。
總統大選投票當天,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多數店鋪早早關門,空中偶爾有直升機呼嘯而過。我早早出門,看到喀布爾街頭到處是全副武裝的軍警對過往車輛進行一一排查。正在路邊巡邏的警察瑞爾斯將衝鋒槍背在身後,告訴記者,他和同伴一會兒也要去投票,“不過,我得先站好這班崗。投票日對阿富汗來説意義深遠,喀布爾警方全城出動,大選不容許有任何閃失”。
等候投票的阿富汗民眾。
“你要去街頭採訪大選嗎?請務必小心!”當地人在接受完我採訪後,都會這樣善意提醒。大選期間,喀布爾街頭戒備森嚴。為了更好地完成報道,獲取鮮活的素材,我必須隨機應變。去投票站採訪時,我與當地民眾儘量隨意地聊天,不經意間把事前準備好的問題拋出,請僱傭的當地司機用普什圖語翻譯成英語,結束後再迅速整理出來。去採訪阿富汗民眾時,為了拉近和他們的距離,減少遇到襲擊的風險,我會換上阿富汗人的長袍,戴上帽子,易裝出行。大選期間,喀布爾市內嚴禁拍照,我只能假裝把玩相機,趁軍警防備鬆懈的時候,伺機迅速咔嚓兩張。
在阿富汗展開報道,人生地不熟無疑是一大挑戰。新華社時任阿富汗常駐記者陳杉和趙乙深為我聯絡採訪和出行住宿提供了真摯寶貴的幫助,我們交流報道的場景令人記憶猶新。央視當時的常駐記者張驥文也與我分享了相關的見聞信息,時常叮囑我注意安全。因為賓館比較危險,我住在中冶的駐點,有時趕稿來不及吃飯,中冶員工王百謀會主動幫我把飯打包,種種温馨的場景,讓我在內心感激不已,至今回想起來仍倍感温暖。
離開喀布爾時,當地多日以來的沙塵天氣散去,天空開始放晴。
就這樣,我在阿富汗度過了七天六夜的難忘時光。離開喀布爾時,當地多日以來的沙塵天氣已經散去,天空開始放晴。看着遠處的雪山,我不僅感慨萬千,心中期望阿富汗早日實現和平穩定。
駐外記者對於曾經長期跟蹤和報道過的國家,心中總會有一份親切感和難捨的牽掛。如今,阿富汗的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真心希望阿富汗的和平和解進程早日取得實質成果,人們安居樂業,重新建設好美麗的家鄉。
(以上圖片均為作者拍攝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