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
作為老一代文藝工作者,我想用歌聲表達心中的祝福,把最美的讚歌獻給黨。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將繼續為黨的事業添磚加瓦,繼續教書育人,樹新風,尚藝德,勇擔當!
——郭淑珍
“我1952年正式入黨,近70年的黨齡淬鍊了我,讓我始終堅守當年入黨的誓言。”94歲高齡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回首自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經歷,心情依然激動澎湃。
郭淑珍1927年出生於天津,日軍侵華戰爭的陰霾,籠罩着她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郭淑珍永遠忘不了,“七七事變”後,日軍進攻天津,她家所在的大經路(現中山路)附近,是轟炸的重點地帶。有一天,飛機在她的頭頂上空盤旋,並扔下來三顆炸彈。萬幸的是,炸彈掉進了旁邊的一條河溝裏,讓郭淑珍生生撿回了一條命。這段生死經歷,讓年幼的她體會到,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是多麼重要,“只有經歷過這些,才能滿腔熱血跟黨走,這也是我日後演唱《黃河怨》的根基所在。”
1947年,郭淑珍考取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50年,北平藝專和其他幾所學校合併為中央音樂學院。1950年春,根據毛主席的建議,中央決定向全國各民族地區派遣訪問團,深入各民族地區,傳達黨中央對各族人民的關懷和慰問。
從1950年7月到1952年底,中央政府陸續派出了西南、西北、中南、東北內蒙古4個訪問團。郭淑珍作為其中一員,隨中央西南民族訪問團二分團赴雲南宣傳、演出、創作和採風。在那裏,她與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歌舞,“一年半時間,我得到了真正的鍛鍊與學習,我感受到了祖國統一、民族和諧是多麼的可貴。這次實踐造就了我後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回京後,郭淑珍很快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入黨介紹人是吳祖強和湯雪耕。1952年11月29日,莊嚴的時刻終於到來,郭淑珍站在黨旗前,舉起右手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她的夢想實現了!
成為黨員後的郭淑珍工作幹勁更加足了。1953年,她被國家公派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留學,一直到1958年10月畢業。期間,她獲得了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涅米洛維奇·丹欽科模範音樂歌劇院、烏克蘭裏沃夫大劇院出演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和《藝術家的生涯》女主角的邀約。由於《藝術家的生涯》是莫斯科歌劇舞台首次排演普契尼歌劇,這讓她成為了當時莫斯科公眾關注的焦點。畢業之後,她被破例留在當地參與演出活動,直到1959年1月才回到國內。回國後,她第一時間把演出所得全部上交給組織,“是國家培養了我,我要回報祖國。”
1960年,中國藝術團出訪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古巴和加拿大4個非建交國家。啓程之前,郭淑珍的父親被發現罹患癌症,陳毅副總理瞭解情況後問她:“你還能去嗎?”她毫不猶豫地做出肯定的回答。
“百人藝術團”的出訪經歷充滿了驚險。在首站委內瑞拉即遭遇了軍事政變,亂飛的流彈和催淚瓦斯一度打斷了排練,但大家時刻牢記出國前周恩來總理勉勵大家所説的“處處青山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在槍聲有所平息後立即恢復排練。最終,中國藝術團圓滿完成了任務。等到她回國後,父親已經去世,她悲傷不已,“舍小家為大家,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的信念。”
從1959年回國任教中央音樂學院至今,作為大學教師的郭淑珍一直秉承自己的信條:教育是植根於內心深處的愛!我不會誤人子弟,我要全力以赴,不給學生們留遺憾。她從事聲樂教育半個多世紀,培養出了張立萍、李谷一、孟玲、鄧韻、麼紅、吳碧霞等一大批聲樂人才,桃李滿天下。
在日常課堂上,她不僅進行專業教育,也進行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教導學生知歷史、懂廉恥,培養學生們建立高尚的人格和遠大的理想。
“我受黨教育多年,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奉獻社會、傳遞正能量。”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現在的郭淑珍,依然在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恰如她自己寫的這首詩:莫道吾今九十四,絃歌不輟難知休。惟求正道獻真愛,俯首甘為孺子牛。
來源:北京日報 | 記者 王金躍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