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將向何處去?
俄羅斯總統普京。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八年一個輪迴,普京還是那個普京,拜登還是那個拜登,烏克蘭卻不再是那個烏克蘭了。
當地時間24日,重大消息傳出:俄羅斯總統普京已做出決定,在頓巴斯地區進行特別軍事行動。
美國方面則已強調,“無論何種情況”,都不會直接出兵到烏克蘭。
烏克蘭東部衝突,將向何處去,又將如何影響這個國家的未來?
烏克蘭進一步撕裂
地緣位置,讓烏克蘭必將成為俄與西方“掰手腕”的前沿陣地,只是這場較量,來得早或晚的問題。
大國博弈激化,以最具破壞性的方式顯現,烏克蘭付出的代價,是進一步的撕裂。
當地時間24日零時,在獲最高拉達(議會)批准後,烏克蘭進入為期30天的“全國緊急狀態”。有兩個地方除外——“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資料圖:頓涅茨克地區民間武裝將反坦克武器撤出該地區。
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本就是特殊的存在,烏當局承諾給予兩地一定的自治地位。當地與俄羅斯有着深厚的歷史民族和現實經濟紐帶,68%到74%的居民講俄語。
2014年,親俄派烏總統亞努科維奇在西方鼓動的“橙色革命”中被推翻,烏南部的克里米亞通過公投入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分離主義勢力,則自行宣佈“獨立”。
作為重要出海口,克里米亞半島關係着俄在黑海的戰略騰挪空間,而東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部分地區與俄接壤。
資料圖: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地區,婦女檢查遭炮擊房屋的受損情況。
烏當局試圖武力奪回烏東兩地的舉動,以1.3萬人死亡的沉重代價達成停火。但隨後,《明斯克協議》不斷被打破,俄不滿情緒日漸累積。
在與西方的多輪談判破裂後,普京承認兩地“獨立”並派兵進駐“維和”,就是要夯實這一政治現狀。
八年來在炮火中流離的兩地居民,大量撤退到俄境內,併為未來燃起了“希望的煙花”。他們長期在防空洞裏睡覺,都想要一個安穩的夜晚。
資料圖:烏克蘭政府軍炮擊頓涅茨克地區,當地民眾防空洞中避難。
烏克蘭的選擇恐怕並不多。雖然烏議會制裁了351名俄議員,並衡量是否與俄斷絕外交關係,但恐慌造成大量富豪外逃的鉅額經濟損失,已讓這個國家進退兩難。
它也得不到最想要的安全保證——成為北約成員國。無論是八年前克里米亞事件還是現在,煽動與俄對抗的美國、北約,不打算為烏克蘭付出更多成本。
歷史鏡鑑就在眼前。烏總統澤連斯基在繼續向西方求助的同時,不得不淡化與俄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如今,他面臨下台的呼聲。
"誰先眨眼誰先輸"
《紐約時報》指出,近來,美俄繼續在玩“誰先眨眼”誰先輸的遊戲。雙方“怒目相視”,在政治、軍事、外交等一系列對壘中互相“極限施壓”,都期望對方先讓步。
雖然在西方視野中,八年前是俄羅斯“眨了眼”,遭到大規模製裁,但俄以此換回克里米亞,有助於其鞏固視為首要的自身戰略安全。
當時的北約沒有選擇直接干預,它在波蘭等東歐國家駐軍,並密切監視俄方飛機和艦船。
過去7年來,美駐歐洲陸軍部隊規模增加30%,駐軍數量達6萬多人,裝甲車也增加了3倍。
資料圖:北約在波蘭舉行軍演。
作為奧巴馬政府的副總統,拜登有與俄在這方面交手的經驗。入主白宮後,拜登進一步拿起了指揮棒。
從制裁走向制裁,八年了,應對普京“大動作”,美國還是這一套。增強東歐駐軍,通過“代理人”挑起衝突,但避免北約與俄直接交戰,從輿論、外交、經濟和有限的軍事動作上,拜登政府擬好了一整套方案。
這是一場事先張揚的“陽謀”,也不是什麼新伎倆,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及盟友極力渲染的俄羅斯“威脅論”,是北約加強在歐軍事存在的最好藉口。
“我們已切斷了俄政府從西方獲得資金的渠道,”拜登説。他還誓言,如俄軍進一步向西“侵入”烏克蘭,“將付出更大代價”——也就是更為嚴厲的制裁。
資料圖:美國總統拜登。
美國的第一波制裁將打擊兩家控制着超過500億美元資產、對國防頗為重要的俄銀行,其中一家被形容為“克里姆林宮的高級存錢罐”。
從俄羅斯到德國的海底輸氣管道“北溪-2”,也成為制裁目標。即使普京已表態將繼續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德國還是凍結了“北溪-2”項目,歐洲也對俄發起制裁。
柏林拒絕“北溪-2”項目,將使歐洲成為美國天然氣的“殖民地市場”——俄國際政治經濟戰略研究所所長帕尼娜指出。天然氣價格的天價,造成“對德國人口袋的嚴打擊”,而美國開始打劫歐洲,在異常高通脹的背景下,它自身的經濟有了第二次喘息的機會。
烏克蘭將向何處?
2011年以來,美國已對俄製裁100多次,美國防部每年用於反俄“歐洲震懾倡議”的軍費開支,有40億至50億美元。
“好吧,我們已經習慣了……無論如何都會強加制裁,不管有沒有理由。”俄外長拉夫羅夫説。
莫斯科有着堅強的神經,事關戰略安全核心利益,西方無法撼動其決定。
資料圖: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國情諮文。
“(美方第一輪)制裁幾乎不會有任何作用,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分析師米勒對美國之音説。
英國廣播公司則發問道,如果莫斯科對烏克蘭只採取小步驟行動呢?西方國家在如何應對方面,“不太團結”。一些與俄關係較密切的國家,可能不願觸發重大制裁。
資料圖: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23日開始,俄駐烏使館外交人員陸續撤離,俄方亦通知關閉沿烏克蘭邊境航線。西方媒體判斷,俄軍已經進入“戰鬥位”。
有限規模的熱戰會是一個選項嗎?至少在白宮看來,普京48小時內就會“全面入侵”烏克蘭。但美國再次強調,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出兵,即使澤連斯基一再懇求。
五角大樓前高級安全分析師馬洛夫指出,普京意識到,“沒有繼續談判的基礎了”。《紐約時報》則認為,“普京是在邀請西方參加後冷戰秩序的葬禮。”
八年前,克里米亞投入了俄羅斯的懷抱;八年後,烏克蘭將向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