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自今年12月1日開始,中國輸往歐盟成員國,英國、加拿大、土耳其、烏克蘭以及列支敦士等32個國家的出口商品,不再享受這些國家的普惠制關税優惠待遇。
相關專家指出,32國結束對華普惠制,這代表着如今的中國製造以及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已經擺脱了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依賴,更意味着如今的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所給予的發展中國家的普惠制條件。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即將進入新的階段,是一件好事。
環球網強調,讓人意外的是,儘管有32個國家選擇結束對華普惠制,但仍有部分國家,卻依舊選擇保留。而近年來一向喜歡和中國對着幹,頻繁地挑釁中國,搞砸了與中國的關係的澳大利亞,就是其中一個。
澳大利亞為何堅持保留對華普惠制?所謂普惠制關税優惠待遇,又具體是什麼情況?今天咱們就來談談32國結束對華普惠制,澳大利亞卻選擇保留一事。
事實上,所謂的普惠制關税優惠待遇,就是發達國家們給發展中國家以及地區出口製成品和半製成品給予的一種單向的優惠關税甚至零關税的准入制度。
換句話來説,普惠制關税就是發達國家為了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減輕發展中國家產品出口的壓力、壓縮出口成本的一種幫扶手段。
過去的中國,無論是在經濟還是綜合實力各方面都遠遠不如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因此舊時的中國也是享受普惠制關税優惠待遇的一員,是需要其他國家幫助的對象。
但正所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如今的中國在各行各業以及諸多領域已經逐漸趕超上了各國,成為了行業的領頭羊。當下的中國不再需要他國的產品出口幫助,也有了幫助其他國家的能力。因此在實力的考量下,此前諸多給予中國普惠制關税優惠的國家,便開始陸續取消這一優惠待遇。
《亞洲時報》報道指出,自1978年中國宣佈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以來,全球先後有40個國家給予中國普惠制關税優惠。
而在此次32國取消對中國的普惠制待遇之前,瑞士、日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國就已經將中國從普惠制關税優惠待遇的名單移除。如今給予中國普惠制關税優惠待遇的國家已經所剩無幾,就數據顯示,當下只剩新西蘭、挪威和澳大利亞還在繼續堅持。
挪威、新西蘭堅持給予中國普惠制關税優惠待遇暫且可以理解,那麼一向喜歡跟在美國屁股後面反華、屢次挑釁中國,甚至不惜搞砸中澳貿易關係也要討美國歡心的澳大利亞,為何也要選擇堅持呢?
事實上,澳方之所以會堅持此項優惠政策,極有可能跟當下的中澳貿易關係,以及澳大利亞的尷尬處境,有着一定的關聯。
想必大家都知道,自利亞政府因為毫無理由的反華,搞砸了中澳貿易關係後,澳大利亞的多項產品,例如大麥、煤炭、葡萄酒等等對華出口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為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而自關係受損、澳產品對華出口受阻後,澳經濟就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損傷。疫情之下,澳經濟情況本就不樂觀,與中國關係的惡化更使得其國內的經濟雪上加霜。
相關數據顯示,與2019年相比,今年前九個月澳大利亞受制裁的影響,12項澳對華出口產品的總值同比下降了126億美元。而與澳大利亞的悲慘處境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同期美國對華出口的同類商品總值增加了46億美元,加拿大和新西蘭則分別增加了11.1億美元和7.86億美元。
殘酷的現實讓澳大利亞明白了自己離不開中國市場,也讓澳政府意識到幾乎是澳大利亞獨自承擔了所有的“反華成本”。因此為了彌補自己的損失,也為了給中澳貿易關係留一絲緩和的餘地,高度依賴對中國外貿的澳大利亞,便只能選擇堅持。
值得一提的是,32國結束對華普惠制優惠待遇,對我國來説,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好的是這代表着各國對中國實力的認可,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已經越來越強,已經逐漸從普惠制“畢業”。
而壞的則是這會對我國產品的出口產生一定的影響。普惠制的結束代表着我國產品出口在以後的日子所耗成本會增加,所需要繳納的關税也會更多。不過,儘管普惠制的結束會對我國製造的產品出口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大家也不必過多的擔心。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曾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即使取消普惠制,恢復到正常水平關税,對中國產品的影響力也不會太大。取消普惠制對中國整體出口雖然有影響,但影響是有限的,不足為懼。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