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萬“二寶”降生 深刻影響國與家的未來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 題:千餘萬“二寶”降生 深刻影響國與家的未來
記者 張尼
2016年1月1日,全面兩孩政策正式落地,與此同時,在中國實施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宣告終結。
這一年,全國新出生嬰兒數達到了1846萬,總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千千萬萬的中國家庭在忙碌與期待中迎來了“二寶”降生。而“二孩時代”的來臨,不僅改變了作為社會基本細胞的每個小家,同時也影響着整個國家的未來。
資料圖 劉佔昆 攝
【改變】
——中國家庭喜迎“二寶”
2017年,對於家住北京順義區的沈軍來説是個不平凡的年份。接近不惑之年的他在經過十個月的期盼後,終於在4月迎來了“二寶”的降生——一個健康可愛的男孩,而孩子的到來也讓全家為之歡欣。
“我是1978年生人,上面還有一個長兩歲的姐姐,那個年代還沒有獨生子女政策,大多數人都是有兄弟姐妹的,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總覺得家裏孩子多比較熱鬧。”沈軍説,2004年他與妻子結婚,並在當年生下了他們的大女兒。因為妻子同樣不是獨生子女,所以按照政策,兩人當時只能要一個孩子。
“我姐姐思想比較前衞,選擇了做丁克,母親雖然沒有干涉她的決定,但打心裏還是希望我們這代能多要個孩子,一個孩子畢竟太孤單了,所以一直盼着我們能有機會要二胎。”沈軍説。
2016年,沈軍一家的心願有機會得以實現。這一年,中國生育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全面兩孩政策正式落地,這意味着沈軍和妻子可以再要一個孩子。而該政策的目標人羣在中國有9000萬之多。
2017年4月,全面兩孩政策落地一年多以後,沈軍一家迎來了兒子的降生。
沈軍説,中年得子也讓家裏的氣氛變得不一樣,年過七旬的母親每天見到孩子總樂得合不攏嘴,而他和妻子也在13年後又重温了為人父母的喜悦。
“孩子的出生給家裏特別是老人帶來了很多歡笑,而且我們的大女兒也很喜歡二寶,每天都樂呵呵的,會照顧弟弟,很有當姐姐的樣子,讓我們特別開心。”沈軍説。
與此同時,正有越來越多像沈軍家一樣的中國家庭,感受到了政策帶來的改變。
今年7月,有關方面人士曾介紹説,全面兩孩政策落地一年多來,在育齡婦女減少的情況下,全國出生人口數增幅明顯。
根據衞生計生統計數據,2016年住院分娩活產數為1846萬人,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二孩及以上出生佔比超過45%,較2013年提高十幾個百分點。
2017年前5個月,全國住院分娩活產數為740.7萬人,比2016年同期增加7.8%,二孩及以上出生佔57.7%,比2016年同期增加8.5個百分點。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兒門診內,準媽媽在進行檢查。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影響】
——調整中國人口結構 提升社會活力
“中國未來100年都不缺人口數量,要更關注人口質量和人口結構。”2017年兩會期間,有關人士的一席話被不少媒體提到了新聞標題上。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推行了長達30餘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不過,在經歷了迅速從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轉變之後,中國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增長過快,而是人口紅利消失、臨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齡化、出生性別比失調等問題。
“我父母和我們這代人,家裏普遍都有兄弟姐妹,不光是成長過程中能有個伴兒,成年以後也會覺得多些依靠。比如,父母需要照料時,可以由幾個子女輪流承擔,孩子們的壓力相對小一些。”沈軍説,自己身邊有不少是獨生子女的同事、朋友,“421”的家庭結構非常普遍,當父母們逐漸年邁多病,不少年輕人身上的養老壓力會非常大。
面對諸多問題,中國計劃生育政策也在進行相應調整。
從獨生子女到“雙獨二孩”、再到“單獨兩孩”、“全面兩孩”,為應對不同時期的人口問題,政策經歷了不斷完善。
政策也帶來了改變。來自國家衞生計生委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
“這是一系列的動作,是一種連續性的政策,老百姓也認為比較公平容易接受,我們的政府一直在做這件事。”國務院參事馬力評價説。
在馬力看來,中國已經發展到老年社會,這是一種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但與此同時,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生育率降低,導致年輕人口的下降。提高出生率、增加年輕人的比例對於社會至關重要,這意味着提升整個社會的活力與創新能力。
“我們考慮的不是人口多與少的問題,而是考慮人口結構的問題,要調結構。”馬力認為,此前多年積累了大量有生育二孩意願的育齡人羣,因此,2017、2018年是兩個生育高峯年,而生育意願釋放需要大約五年時間。
“但我們也要關注配套政策的跟進,包括如何降低撫養成本、解決孩子的照料問題、女性職工的勞動權益保障等等。”馬力説。
資料圖:北京市某幼兒園外家長送孩子入園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保障】
——政策護航 “甜蜜煩惱”有望化解
一方面,政策改變讓不少家庭“添丁進口”,另一方面,伴隨二寶的到來,不少媽媽們的生活也像上了發條一樣,格外忙碌,葉金萍就是她們其中的一員。
今年8月份,在北京工作的葉金萍和丈夫迎來了兒子的降生,榮升為“二孩媽媽”,家庭裏兒女雙全,也讓支持生兩個孩子的雙方老人很欣慰。但兒子的到來也給葉金萍的家庭帶來了“甜蜜的煩惱”。
“因為要照顧兩個孩子,每天忙得團團轉,而最大的煩惱就是錢不夠花。”葉金萍告訴記者,現在夫妻倆每月收入的一半要花在孩子們的身上,同時還要為孩子們入園的事情發愁。
“因為孩子沒有北京户口,上不了公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價格又很高,擺在面前的有不少難題。”葉金萍説。
對此,沈軍也有同感。因為自己和妻子都有工作,母親年紀大了也沒有精力幫忙照料孩子,所以他們只能聘請了一位保姆。
“每個月要為保姆支付5000多元的工資,加上孩子平時的日常開銷,每個月下來是不小的一筆錢,育兒成本還是很高的,而且我們現在也要為孩子今後升學的一系列問題做打算。”沈軍説。
針對民眾的顧慮,近年來國家也出台了多重措施,為政策落地護航。
例如,在母嬰保健方面,國家衞計委此前強調,在“十三五”期間增加產科牀位8.9萬張,基本滿足生育需求,此外還將採取加強兒科醫生、助產士等緊缺人才培養等多重措施。
數據顯示,2016年,中央投資29.1億元,支持45個市級和202個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建設,投資規模較“十二五”時期明顯增加。
在教育領域,2016年,全國幼兒園達到24萬所,比2012年增加了5.9萬所,增長32.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7.4%,五年提高12.9個百分點。
而今年年初公佈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出,要繼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
在女性職工產假休假制度方面,全國31省份延長了產假。國家衞生計生委有關人士在今年兩會期間也強調,要制定和完善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配套措施,要保障婦女的就業、休假的權利,要支持女職工生育以後能重返工作崗位。
資料圖 楊華峯 攝
【期待】
——二孩媽媽:相信未來會更好
雖然二孩媽媽的生活中充滿了辛勞,但是對於當初的生育決定,她們中的大多數依然沒有後悔。
今年2月,有媒體公佈了一份由近萬個家庭參與的《二孩幸福指數調查報告》結果。數據顯示,六成“二孩”家庭表示,二孩到來,家庭幸福感顯著提升。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不後悔要二孩。
調查還顯示,二孩的到來,促進了父親參與育兒,有近五成的二孩父親比第一胎時參與育兒的時間更多。
對此,今年剛榮升為“二孩媽媽”的北京白領周朝虹深有體會。
周朝虹一家在今年4月迎來了女兒的降生,在此之前,她和丈夫已經育有一個六歲半的兒子。
這位職場媽媽告訴記者,自從“二寶”降生後,自己就開啓了“超人”模式,工作之餘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於照料兩個孩子。雖然兼顧家庭和事業對於她來説並不輕鬆,然而孩子給家庭帶來的改變卻讓她由衷感到欣慰。
“家庭氛圍因為二寶的到來,更加快樂和熱鬧,二寶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讓我們回憶起大寶那麼小的時候,也曾經給予了我們這麼多歡樂。”周朝虹説。
更令她欣喜的是,她看到了兒子的轉變,“家裏的大寶火速成長成大哥哥,逗妹妹笑,幫妹妹刷洗和消毒玩具,外出一定帶着妹妹一起,彷彿一下子就長大了,很讓人欣慰。”
而對於未來,二孩媽媽們還有很多期待。
在採訪時,葉金萍曾告訴記者,現在她最欣慰的是看到兩個孩子都健健康康的,而對於未來她和丈夫還有很多計劃,“我們現在要努力工作,多多攢錢,希望將來等二寶兩三歲的時候,一起來一次全家旅行。”
周朝虹則告訴記者,因為親身體會了二孩媽媽生活的辛苦,她也希望未來政府能有更多政策惠及這一羣體,包括延長產假、哺乳假,出台有更有利於兩孩家庭的税收政策,以及更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等等。
“對於未來,我相信會越來越好。”周朝虹説。(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