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上海6月23日訊(記者 佟明彪) 6月21日,“2017中國國際非織造材料展覽會暨高端論壇”(2017CINE)在上海舉行。中國經濟網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我國非織造產品進入發展深水區的關鍵階段,而技術創新、智能製造、“走出去”戰略等成為該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國非織造布行業正處投資上升區 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到,2016年,我國非織造布產量535.4萬噸,同比增長10.4%;與2012年相比,產量增長55.7%,年均增長11.7%;中國佔全球產量的比重超過40%。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介紹,我國非織造布行業一直保持較好的盈利能力,2012-2016年間行業利潤率在6.4%左右,均高於紡織和製造業平均水平。
同時,行業投資呈現較強的週期性,2016年中國非織造布行業投資額306.22億元,增長13.87%;2017年一季度非織造布行業的投資增速達到41.81%,2017、2018年將處於投資上升區間。
中國經濟網記者還了解到,非織造材料已經成為全球紡織業中成長最迅速的領域之一。近年來,非織造材料依靠成本和性能優勢不斷拓寬應用範圍,現有市場不斷改良,潛在市場快速擴大,其在健康、環保、基建、工業、農業等領域的應用也逐漸從“替代品”轉換為“必需品”。
有數據顯示,醫療衞生是中國非織造布最大的應用領域,也是推動中國紡粘和水刺非織造布增長的主要動力。土工與建築是第二大應用領域。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將持續推動土工、建築材料的創新與應用。過濾與分離是另一重要應用。近年來中國的高温過濾非織造布技術創新基本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常温空氣過濾、液體過濾技術和市場也得到快速發展。
技術創新仍是行業發展主題
李陵申表示,技術創新是我國非織造布產業轉型升級、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國建立了涵蓋纖維、裝備、成型技術、功能性整理、應用技術的,專業院校、研究機構、骨幹企業和行業組織深度參與的多層次非織造布創新體系。有12所大學開設非織造布專業,每年畢業的非織造布專業學生550名左右。
此外,相關企業的技術創新也值得關注,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評選出的行業10強企業平均的研發投入比例為3.21%,同時一些企業的技術創新還填補了多項行業內空白。
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2016年,天鼎豐非織造布有限公司攻克高強粗旦聚丙烯紡粘針刺土工布產業化技術中冷卻、氣流牽伸、鋪網等若干技術難關,掌握了聚丙烯紡粘針刺土工布生產技術,填補了中國土工布市場的一項空白。
山東泰鵬環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薄型聚酯紡粘產品的研發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其雙組份異形粗旦過濾用紡粘非織造布生產線,技術先進,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中國經濟網記者還了解到,非織造行業的創新同樣體現在展會組織工作中,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梁鵬程介紹,此次展會本身就是為了適應產業用紡織品和市場不斷細分的新情況舉辦的,不僅要搭建一個貿易平台,更要打造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交流平台,以引領行業的發展,讓企業更加了解國內和國際的動態。此次展會還進行了一個新的探索,每位觀眾的胸卡上都有一個藍牙裝置,用於定向跟蹤觀眾的行動軌跡,這樣能精確統計出觀眾對哪些展商更感興趣,不論對今後展會的舉辦還是行業發展分析,都能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
智能製造、“走出去”戰略引領行業未來發展
在談到非織造布產業的未來發展問題時,李陵申分析稱,從整體上看,中國具備完整的非織造布產業鏈,但高端裝備主要還是通過進口;中國是最大的非織造布生產國,並且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而部分生產工藝還處於研究階段,產品需通過進口滿足國內需求;中國規模以上非織造布企業近千家,還有大量的小企業,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少;國際競爭中主要通過規模獲取優勢,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產品價格仍處於高端;企業出口多,直接投資少,國內企業可以着眼全球佈局跨國經營。
對此,科技創新、智能製造和”走出去“戰略等是行業未來發展的重點。一方面,科技創新和智能製造試點將縮短產品研製週期,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和智能化,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提高用户滿意度和用户粘性,從而加快中國非織造布產業的升級步伐和增強中國製造的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走出去”將帶來更加優質的全球資源,拓展更加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當前,中國與國外市場彼此的依賴程度在不斷加強,國內非織造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資源、技術、管理、市場的全球合作;國外非織造布企業也離不開中國廣闊的消費市場和具有綜合競爭優勢的生產能力。目前,中國紡織業海外投資呈現多區域、多行業和多形式加速推進的態勢,骨幹企業主動進行國際佈局的意識明顯提高,並且在通過“走出去”實現產業鏈的跨國整合和價值鏈的全球突破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