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哭鬧發脾氣,爸媽氣到失控?歸納孩子幾大情緒行為原因,每一種都能解決不用罵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綜合

孩子哭鬧發脾氣,爸媽氣到失控?歸納孩子幾大情緒行為原因,每一種都能解決不用罵

情緒沒有對錯,只有表達適當與否的問題,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也沒有萬用公式,不管情緒原因為何,身為家長只能見招拆招,在保護孩子的前提下,慢慢找出對的處理策略,教導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


每每被問到這個問題,家長們總是會這麼説,影響孩子的情緒行為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單一因素,也可能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結果,其中包含了:認識孩子的個性,找出孩子的習性。同理孩子的情緒,教導孩子學習控制情緒的方式。觀察孩子的行為,分析行為背後的含意並找出解決的策略。


從小養成是比較偏向後天造成的結果,具體一點就是被寵壞的孩子,由於家長對於教養缺乏正確的觀念與技巧,造就與孩子的互動偏向溺愛或是不一致的教養方式,甚至縱容孩子的行為,最後就很有可能導致孩子只要稍不順自己的意,就容易出現情緒行為的反應。這時,您能怎麼因應呢?不妨這樣做:提升正確的教養觀念與技巧。建立應有的規範,教導孩子學習尊重。因應孩子的行為,適時的給予要求或肯定。秉持堅持的原則,塑造孩子對的行為。


每位孩子都有他的需求存在,可能是安全,可能是被肯定,也有可能是身體感覺的需求,透過這些的滿足達到情緒的穩定。假如孩子的未被滿足,就很容易衍生情緒行為問題,例如:活動需求量大的孩子,就容易顯得躁動不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可能會出現焦慮,或是哭鬧的表現。這時,您能怎麼因應呢?正確做法應該是:確認孩子需求的來源,同時擬定相對應的解決策略。滿足孩子需求的當下,也要建立孩子應有的秩序感。適當安撫孩子的情緒,減緩焦慮,建立安全感。教導孩子表達的技巧,讓他人知道他的需求。

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表達方式,但不見得每位孩子的表達方式,都能讓人聽得懂或是被接受,當孩子的表達被否定時,就容易有挫折感而呈現不同的的情緒行為反應,例如:難過、生氣、拒絕説話等,常見的類型有社會人際互動技巧不好的孩子,自我表達能力差的孩子,溝通能力較弱的孩子,因為不知如何有效與人互動而導致的結果,這時,您能怎麼因應呢?不急着要求孩子表達,多一點觀察,主動了解孩子的意圖。教導溝通表達的技巧,增加溝通的效率性。引導孩子人際互動的方式,提升成功的經驗。鼓勵孩子溝通,建立彼此溝通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