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的蘇聯紅海軍完全有能力同時在世界四大洋上抗衡美國海軍,在某些領域蘇聯紅海軍甚至把美國遠遠甩在身後,比如説海基戰略核威懾能力。上世紀80年代其實力發展到巔峯時期之時,蘇聯僅僅是戰略核潛艇就擁有接近70艘,能夠攜帶近千枚核彈頭。
當時的蘇聯不僅僅是在核潛艇領域實力強悍,在水面艦艇上同樣不遜色,毫不誇張地説,曾經蘇聯紅海軍可謂是萬噸鉅艦遍地走,塞滿了港口,時至今日蘇聯時期的"基洛夫"級以及"光榮"級這種巡洋艦依然在俄羅斯海軍中扮演着絕對主力的角色。
然而自從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海軍就幾乎沒造出過什麼像樣的大型水面艦艇。不久之前俄羅斯《消息報》突然捅出了俄海軍堪稱"大手筆"的造艦計劃,其中包括增加採購兩艘22350型護衞艦,八艘20380型和兩艘20385型輕型護衞艦。
這一消息足以讓俄海軍感到振奮,畢竟囊中羞澀的他們已經很多年沒見到如此龐大的艦艇補充計劃了。然而在這份俄海軍近年來最大規模的造艦計劃中,噸位最大的水面艦艇22350型護衞艦滿載排水量不過5400噸而已。相比於蘇聯時期"不到8000噸都進不了一線部隊"的水面艦艇依舊相去甚遠。
那麼俄羅斯海軍為何落魄到如此地步呢?答案只有倆字:沒錢。本質上來説蘇聯時期俄國人的經濟結構與1991年之後區別並不大,他們最主要的賺錢方式就是賣石油天然氣和賣武器。
2014年之前,俄羅斯的經濟狀況貌似已經走上了正軌,但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石油天然氣價格相對穩定。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之後,陷入了西方集體制裁的俄羅斯經濟遭到腰斬,從此深陷泥潭。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海軍缺錢就是必然的了。
目前俄羅斯海軍不僅沒能力造出大型主力水面艦艇,就連修繕蘇聯時期留下的老船都成了極為困難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這艘航母自從2017年入船廠大修之後,接連遭遇了兩次重大事故,何時能重新服役還未知。
俄羅斯原本還打算讓退役的三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全部重新服役,結果因為財政狀況緊張,只得集中全力修復了"納西莫夫海軍元帥"號,剩下的兩艘已經確定拆除。
隨着蘇聯時期建造的水面艦艇到達服役年限,未來俄羅斯海軍勢必還會進一步被迫向"小型化"轉型。22350型護衞艦以及20385型護衞艦這種排水量最高不過5000多噸的中小型艦艇將會挑大樑,俄羅斯海軍的活動範圍也會從大洋向近海收縮,其主要任務就是配合岸基防禦體系共同保衞俄羅斯的近海安全。
受限於一塌糊塗的經濟狀況,俄海軍只得放棄在遠洋保衞海上交通線,一旦大規模的武力衝突爆發的話,俄羅斯勢必會被封鎖的相當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