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金:從退役軍人到“農民科學家”

  【退役軍人風采錄】  

從退役軍人到“農民科學家”

——記四川省川椒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陳炳金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他堅持自學搞科研30年,成功培育辣椒新品種70餘個並在全國推廣,社會效益逾數百億元,推動了我國辣椒種植領域的科技進步,被羣眾譽為“農民科學家”“辣椒大王”。

他就是“最美退役軍人”、四川省川椒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陳炳金。

談及如今取得的成就,陳炳金感慨地説,是5年的軍旅生涯淬鍊了他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培養了他勤奮自學的良好習慣。1975年,19歲的陳炳金報名參軍入伍,在吉林長春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在部隊,初中輟學的陳炳金把業餘時間都用在刻苦學習上,自身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

1980年,陳炳金復員,離開軍營回到家鄉四川富順務農。“我相信用科技能改變人生、能擺脱貧窮。”陳炳金自學農業科技,種過葡萄、橘子,養過蚯蚓、土鱉,但均不成功。有一天,他讀到了一篇題為《辣椒種植的5種辦法》的文章,就買來地膜建起了温室,播下第一批辣椒種子。由於產出的辣椒提前1個月上市,賺了不少錢。

從此,陳炳金開始在辣椒育苗上大展拳腳,大膽實踐、不斷嘗試,在學中幹、在幹中學,走上了一條創新之路。1989年,陳炳金髮明瞭“辣椒冬季育苗方法”,併成功申請了國家專利。該項發明有效延長了辣椒最佳生長期,大幅度提高了辣椒的單位產量,讓千萬椒農受益,成為整個長江流域培育辣椒苗的主要方法。

“東面臨海西傍山,棚前一片科研園;竹子捆綁做屋架,膠布上搭遮雨天;螞蟻咬肉圍腳轉,蚊子鳴歌伴君眠;一菜一湯三餐飯,苦累之中品甘甜。”搞科研時的酸甜苦辣盡在陳炳金的這首詩中。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創新辣椒植保技術,解決了辣椒冬季死苗和辣椒雜交制種黃柄掉果生理病害,使每畝辣椒制種減少損失4000元以上。他發明的辣椒雄性不育三系配套育種技術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了提升行業的技術水平,實現農民辣椒種植增產增收,陳炳金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編著成技術教材。20世紀90年代,他完成了《雜交辣椒早熟豐產栽培技術》《科學種椒》等專著,並把《科學種椒》製作成50分鐘的VCD科教片在全國出版發行。30年來,他免費贈送全國各地椒農《雜交辣椒早熟豐產栽培技術》書10萬餘冊、《科學種椒》VCD5萬餘張,累計向種椒農民傳授技術1000多萬人次,每年到全國各地免費舉辦30多場次技術培訓。

如今,“陳炳金創新勞模工作室”由8名科技人員組成,主要攻關茄果類、瓜菜類、豆類蔬菜育種及甜糯玉米育種。四川輕化工大學生物工程研究院設有“陳炳金工作室”,選育釀酒專用優質高產高粱新品種。陳炳金雖已年過六旬,但其科研工作卻從未停止。“我想要完成兩個目標:一是把幾十年積累的科學技術和育種經驗繼續發揚光大,多育出新品種好品種;二是把科研經驗和科學技術傳授給青年一代,帶出一批年輕育種家、科學家。”陳炳金説。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07日 0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4 字。

轉載請註明: 陳炳金:從退役軍人到“農民科學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