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核污水事件開啓潘多拉盒 海鮮還能吃嗎?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網4月13日電 (卞磊)4月13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正式決定,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在經處理及稀釋後,將排入大海。多方質疑,這些處理水仍帶有放射性物質。

【120萬噸核污水從何而來?】

這要從2011年3月,日本發生的東海岸最強烈地震説起。

這一場9級地震震感強烈,引發了一場浪高達4層樓的大海嘯衝上海岸,致福島第一核電站三個反應堆發生熔燬、放射性物質外泄,釀成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之一。

事故發生後,持續冷卻堆芯而新注入的水、以及大量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生成了大量核污水。

目前,福島核電站上千個大型儲水罐中,已儲存超120萬噸核污水。而且,福島每天仍在產生約140噸核污水。預計到2022年,核污水將達到儲水設施137萬噸容量的極限。

【核污水將損害人類DNA?】

日本圍繞排核污水入海的討論,早在2011年就開始。政府最近一次提出這一想法,是在2020年10月。不過,由於想法遭到多方激烈反對,最終未能成行。

原本,“核污水”一詞已足以引發人們的恐懼。在這些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核素。儘管目前,東京電力公司利用專門設備“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淨化核污水,不過此前有報道披露,即使是日方聲稱已經過濾“處理水”中,也含有放射性物質殘留。

2019年,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稱,核污水中含碘-129、鍶-90、釕-106、碳-14等放射性元素。其中,碘-129可以導致甲狀腺癌,鍶-90更被世界衞生組織列入一類致癌物清單,易致白血病。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2020年曾指出,福島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和其他放射性物質的含量之高相當危險,存在損害人類DNA的潛在危險。

【影響餐桌,海鮮還能吃嗎?】

據《健康時報》援引專家觀點指出,“總體來説,核污水排入大海是會對我們有影響的”。

報道稱,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劉恩濤指出,“人類處於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海鮮等生物富集的放射性元素,會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影響到人類。”

分析稱,人類通過食用海產品,間接地攝取海水中的各種放射性同位素。實驗證明,如果長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產品,有可能使體內放射性物質積累超過允許量,引起慢性射線病等疾病,造成造血器官、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損傷。

來源:中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