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航天醫學助力飛天夢想——記以杜繼臣同志為代表的航天醫學工作者的奮鬥之路
中國日報10月29日電(記者 趙磊)本週四上午,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暨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評選活動由中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聯合組織開展,是我國表彰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高級別獎勵,重點表彰在國家重大戰略、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中湧現出來的領軍人才,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地方區域發展重點領域、優勢產業等湧現出來的傑出人才,長期堅持工作在一線專業技術崗位、潛心本職工作、具有無私奉獻和拼搏攀登精神、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優秀人才。
杜繼臣榮獲“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
本屆評選表彰活動,經全國各地區、有關部門推薦,共評選出93名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在93名受到表彰的傑出專業技術人才中,有一位特殊的醫生。在他的心中,既有服務人民健康的職責所繫,還有保障航天事業的使命重託。他就是我國航天醫學領域知名專家、航天醫療健康科技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航天中心醫院院長杜繼臣。杜繼臣是此次獲獎的傑出專業技術人才中唯一一位航天醫學領域專家,他所在的航天中心醫院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以航天醫學為重點研究方向,同時承擔國際宇航科學院科研任務、國家載人航天工程航天醫學試驗任務、實驗艙搭載任務等多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醫療機構。
1958年,為保障酒泉衞星發射基地建設,航天中心醫院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272醫院在酒泉衞星發射基地落地生根,承載起“保障航天事業,服務人民健康”的責任和使命。六十多年的發展建設中,醫院以全週期、全場景的工作理念,系統服務航天特殊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圍繞航天型號任務及工作需要,建立任務遂行醫療服務體系、醫療衞生事件應急保障體系、遠程健康服務體系。在歷次的型號任務,突發事件應急救治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近年來,在杜繼臣院長的領導下,醫院按照上級要求及國防科技領域發展需要,形成了“五位一體”的國防科技領域特殊一線崗位人才健康保障體系;圍繞航天特殊職業工作環境,建立了國防科技單位“健康企業”服務體系,切實推進了航天工業醫學發展。有效保障了國防科技領域人才身心健康。
隨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進入第三步發展的關鍵階段,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成為航天領域研究的核心目標。
面對新的挑戰,在杜繼臣的帶領下,航天中心醫院在前期系統工作的基礎上,創新航天醫學定義,拓展研究範疇,從航天空間環境醫學、航天臨牀醫學、航天急救醫學、航天工業醫學四方面深入開展航天醫學研究工作。
目前,航天中心醫院已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承擔國際宇航科學院科研任務、國家載人航天工程航天醫學試驗任務、實驗艙搭載任務等多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醫療機構,參與航天強國戰略綱要編制,完成載人航天專題研究報告,在航天醫學各研究領域中全面推進相關工作。也正是基於在國際宇航科學領域做出的貢獻,杜繼臣於2017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領域頂級學術機構——國際宇航科學院院院士,並連續兩屆當選為生命科學部理事會理事。
在杜繼臣的帶領下,航天中心醫院積極推進航天醫學領域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研究,並取得多項重大成果,切實提升了我國航天醫學領域研究水平,擴大了我國航天醫學研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在航天空間環境醫學方面。醫院系統開展空間失重或微重力環境、輻射環境、幽閉環境等對人體作用機理及臨牀表現研究;承擔神舟12、13科研實驗任務;為失重狀態下腦神經網絡調節與保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論。在航天臨牀醫學方面。開展進入空間前宇航員及載荷專家健康篩查與標準制定;進入空間後的生命支持及臨牀醫療研究;脱離空間環境後的長期健康研究。在航天急救醫學方面。針對空間站特殊環境,研究探索特殊空間環境下急診急救規範化診療流程和急救體系。在航天工業醫學方面。對航天職業工作環境下健康有害因素進行研究、干預和控制,切實保障航天高科技人員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同時,醫院積極搭建產學研醫一體化平台,推動實現航天技術在民用健康產業的有效轉化。目前醫院已實現航天醫學在影像技術、超聲技術、腦機結合、機器人技術等方面的轉化和應用,形成系列轉化成果。在新冠肺炎疫情關鍵時期,以杜繼臣為項目副總指揮,完成“應急移動模塊化負壓方艙醫院”重大項目。並在研發方艙醫院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研製了發熱哨點、發熱門診、負壓隔離病房、PCR核酸檢測實驗室等系列解決方案,實現航天技術在民用健康產業有效轉化。以航天強國,助力健康中國。
隨着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載人航天工程已進入“三步走”戰略中第三步發展的關鍵階段。“建立永久性空間實驗室,建成中國空間工程系統”,將成為我國和平利用太空和開發太空資源的堅實基礎。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核心的環節是要實現由航天員短期飛行到更廣泛人羣長期在軌工作的突破。如何實現包括科研人員、載荷專家等更廣泛人羣的升空要求,且能滿足更長時間跨度的在軌工作,成為載人航天工程需要迫切解決的關鍵問題。這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即解決長期空間工作人員的健康問題。
但是,由於前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礎醫學領域,在航天臨牀醫學方面還存在很多研究空白。特別是針對長期空間在軌狀態下的疾病學研究及空間狀態下疾病診斷標準和治療體系、急救體系還尚未形成。由於空間特殊環境的影響,人類疾病譜的構成、疾病狀態的認識和標準、疾病救治方案的制定和選擇,與地面診療體系存在根本不同。不能簡單的將地面狀態中對疾病的認識、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應用到空間狀態。而上述對空間狀態疾病認識及診斷治療體系的缺失,將成為制約長期空間在軌人員健康的核心問題,更是能否實現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工作目標的關鍵。
基於此,杜繼臣帶領航天中心醫院科研人員在航天基礎環境醫學研究的基礎上,着力開展航天臨牀醫學的研究與轉化工作。深入研究空間狀態下疾病譜變化、醫學監測指標體系、疾病診斷標準、疾病治療體系及急診急救體系的建設。致力於研究建立空間環境疾病譜,形成空間環境醫學監測指標,明確空間狀態疾病診斷標準,建立空間治療及急救體系,填補我國航天臨牀醫學研究的空白,有力支撐航天強國與飛天計劃的需求,解決制約人類向更深、更遠、更高的外層空間探索的瓶頸問題。
目前,杜繼臣任了航天中心醫院航天醫學中心主任和航天臨牀醫學研究與轉化實驗室主任。未來將致力於建設國內一流的、高水準國際化的航天醫學研究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成果轉化中心、人才培養中心、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推動建設航天臨牀醫學研究與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突破人體長期在軌的健康保障、在軌過程中的疾病監測、診斷及治療的核心技術;搭建產學研醫一體化平台,建設世界領先的醫療健康產業創新基地;打造航天醫學領域一流人才隊伍。有力支撐航天強國戰略和飛天計劃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