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國會山騷亂一週年 美國政治對立加劇
新華社華盛頓1月6日電(記者鄧仙來)一年前的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遭暴力衝擊,破碎的“美式民主”幻象震驚世界。一年過去,美國政治傷口遠未癒合。
一年來,由民主黨人掌控的針對騷亂事件的調查進程頻頻受挫,凸顯民主、共和兩黨尖鋭對立。美國媒體及學界對騷亂事件暴露出的美國社會問題和制度缺陷口誅筆伐,民眾對美國政治環境惡化深感失望和無奈,美國深陷對立與撕裂深淵。隨着今年11月美國將迎來中期選舉,黨派纏鬥料將加劇,美國民眾對本國選舉制度和政治健康運行的信心或繼續下降。
這是2021年1月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區域拍攝的美國國民警衞隊士兵。(新華社發,沈霆攝)
調查受阻
2021年1月6日,數千名美國民眾聚集在華盛頓國會山並強行闖入國會大廈,以阻止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美國新當選總統。騷亂事件導致包括一名國會警察在內的5人死亡、約140名執法人員受傷。
半年後,民主黨人在國會眾議院主導成立“國會山騷亂事件調查特別委員會”,但9名成員無一人由共和黨人提名。拒絕少數黨提名的委員會人選,這在美國政治史上前所未有。如此“一邊倒”的成員構成招致共和黨人強烈抨擊,認為該委員會及其調查具有強烈的黨派偏見。而缺乏共和黨人的認可和支持也導致該委員會的調查工作受到阻礙。
截至目前,特別委員會已發出超過50張傳票,聽取了逾300名證人證詞,獲取了約3.5萬頁檔案文件和數以百計的電話記錄。然而,調查中的若干重要證人受前總統特朗普指使,拒絕或中斷配合調查,妨礙委員會獲得更詳細且關鍵的證據。比如,特朗普政府前首席戰略師班農和前白宮辦公廳主任梅多斯因違抗傳票被眾議院認定“藐視國會”並交由司法部起訴。
迄今為止,圍繞國會山騷亂,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態度涇渭分明。民調顯示,兩黨支持者對騷亂事件的態度也呈現不小分歧。《華盛頓郵報》和馬里蘭大學最近聯合民調顯示,78%的民主黨人認為抗議者是暴力的,僅有26%的共和黨人認同這一點。
對立加劇
近年來,美國黨派鬥爭日趨尖鋭,導致民眾對立情緒愈加激烈,國會山騷亂事件標誌着美國社會自上而下的分裂達到新高。一年後,這種極化與撕裂不僅沒有緩解,反而走向更危險的態勢,無處不在的“否決政治”甚至讓國家運行陷入困境。
一年來,由民主黨人提出的警務改革、選舉法改革、控槍措施、經濟支出計劃等關鍵法案都很難得到共和黨人支持。這些法案雖能在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以幾乎按黨派劃線的投票結果“涉險”通過,但在兩黨各有50席的參議院卻難以取得突破,往往陷入僵局。
愛爾蘭國家廣播電視公司評論指出,儘管總統拜登呼籲團結和兩黨合作,但國會比此前更加分裂。
這是2021年1月1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和隔離圍欄。(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分析人士認為,過去國會立法僵局主要源於兩黨議員的意識形態差異或來自外部特殊利益集團的遊説壓力,如今卻是基於盲目的黨派對立,這對立法程序造成更大威脅。
兩黨在國會山上的激烈對抗也影響了民眾對政治議程的看法,加劇民意對立。比如大量民主黨選民認為,共和黨“淪為”被特朗普支配的政黨;而不少共和黨選民覺得,拜登政府不遺餘力攻擊共和黨,加深了他們對民主黨的反感。
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教授羅伯特·塔利斯3日撰文指出,政客間的分歧不斷升級加深了不同黨派民眾之間的隔閡,產生 “羣體分化”,進而導致持不同政見者之間難以相互妥協。
影響深遠
國會山騷亂事件凸顯美國“撕裂病”無解的不爭事實。儘管已經過去一年,但受這一事件影響,不少美國民眾對2022年中期選舉乃至2024年總統選舉前景表示擔憂,甚至對美國選舉制度和民主制度產生懷疑。“山巔之城”在根基上出現裂縫。
這是今年1月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雪後的國會大廈。(新華社發,阿倫攝)
美國民調機構舍恩·庫珀曼研究公司去年12月民調顯示,51%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民主制度存在滅亡危險,其中18歲至29歲受訪者的擔憂情緒最為強烈。同時,31%的受訪者對中期選舉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不抱信心。
該民調發起人道格拉斯·舍恩和卡莉·庫珀曼指出,美國正處於民主的十字路口。如果極左、極右羣體仍然拒絕相互妥協,美國將繼續在“不同政見者相互仇視、攻擊和妖魔化”的分裂道路上前行,政府運作或將因黨爭陷入癱瘓。
美國知名學者羅伯特·卡根去年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美國正陷入內戰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和憲法危機,未來三至四年內,很有可能出現大規模暴力、聯邦權威瓦解、國家分裂為紅藍陣營的局面。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網站3日刊文説,在國會山騷亂一年後的壞消息是,我們國家的分裂依然存在,我們在國內實現和解和在國外恢復聲譽方面還有着艱鉅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