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女性教育家瑪麗·貝休恩,“在國會山凝視美國”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國會大廈最近換上了一座黑人女性教育家瑪麗·麥克勞德·貝休恩的雕像,以取代之前被移除的美國內戰期間南方邦聯將領埃德蒙·柯比·史密斯的雕像。在美國曆史上,貝休恩經歷傳奇,她不僅是教育家,還是人道主義者和民權活動家。她的雕像,將在國會山凝視現在的美國。
1875年,貝休恩在南卡羅來納州梅耶斯維爾附近一間小木屋出生,她的父母以前都是奴隸。在童年時代,貝休恩被允許進入白人兒童的託兒所。一天,她拿起一本書打開時,一個白人孩子從她手中搶走書,喋喋不休地説她不會讀。從那時起,貝休恩明白白人和有色人種之間的最大區別就是讀寫能力,她決心努力學習。完成學業後,她計劃去教書,因為教育對非裔美國人意義重大。
在教育領域工作幾年之後,貝休恩決定開辦一所女子學校。1904年,她在佛羅里達州代託納比奇市租下一間小房子,找來一些廢棄的木箱製作長凳和桌子,通過慈善組織獲取其他物品,就這樣開辦起了面向黑人女性的教育和培訓學校。一開始,她只有6個學生——5個6歲至12歲的女孩,還有一個是她兒子。這所學校靠近垃圾場,貝休恩和學生家長們製作紅薯派、冰淇淋和炸魚賣給垃圾場工作人員來籌集資金。漸漸地,這所學校引起社會關注,一些人士和組織向該校捐贈資金與設備,不到一年,貝休恩的學生超過30人。1931年,貝休恩的學校與男子烹飪學院合併,貝休恩任院長。
除了教育之外,貝休恩還在多個領域推動社會進步。20世紀初,佛羅里達州代託納比奇市沒有一家能給有色人種提供治療的醫院。貝休恩在一名黑人學生患闌尾炎卻沒有醫院救助之後,萌生了開辦一家醫院的念頭。她在學校附近找到一間木屋,通過募捐買下這所房子。1911年,她在代託納比奇市開辦首家黑人醫院——麥克勞德醫院。該醫院開辦時只有兩張病牀,幾年後增加到20張病牀。麥克勞德醫院在運營20年間救了許多黑人的生命。
1920年美國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通過之後,女性獲得選舉權,貝休恩努力推進黑人女性的參政權。1917年至1924年,她擔任美國有色人種女性協會佛羅里達州分部主席,致力於登記黑人選民,為此遭到種族主義組織三K黨威脅。
貝休恩曾是羅斯福總統(指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夫婦的密友,她經常將黑人選民的擔憂告知羅斯福夫婦。貝休恩組建了由黑人領導的聯邦黑人事務委員會,這個組織被外界稱為“黑人內閣”,它是羅斯福政府諮詢黑人問題的顧問委員會,組織中的一些人還被任命為聯邦政府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