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應對通脹有信心

  本報北京3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國際上的通脹壓力給國內的保供穩價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説,“我們將採取綜合措施來緩解輸入性通脹的影響。”今天上午,國家發改委三位副主任連維良、林念修、胡祖才同時現身國新辦新聞發佈會,闡釋應對通脹壓力、保供穩價的實際舉措。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地緣衝突加劇等因素影響下,今年全球通脹壓力加劇。近日,國際油價突破每桶110美元關口,今天開盤後一度衝高至139美元;煤炭、天然氣、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玉米等糧食價格也出現上漲勢頭。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尤其是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原材料商品的外採比例較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加大了中國經濟所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推高了國內能源、原材料價格。去年10月,國內PPI(生產價格指數)一度上漲至13.5%,為多年來新高。

  對於外部輸入性通脹壓力,胡祖才認為,總體來看,中國經濟韌性強、市場空間大,政策工具箱豐富,特別是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生豬產能充足,工農業產品和服務供給充裕,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繼續保持物價平穩運行。

  胡祖才説,今年1月,中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0.9%,大幅低於美國7.5%、歐元區5.1%的水平;PPI同比漲幅回落至9.1%,也大幅低於歐元區20%以上的水平。基於中國經濟整體的實力與積累,他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3%左右的CPI年度預期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各種大宗商品中,原油、天然氣是最容易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的。近期俄烏衝突升級,又對全球能源市場帶來衝擊,國際原油、天然氣價格進一步攀升。由於中國原油、天然氣外採比例較高,會受到影響,進口成本上升。

  連維良表示,從總體上看,國際局勢的變化對我國油氣資源的供應影響是可控的。“這是因為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也是能源生產大國,因此能源供應總體是有保障的。”他指出,中國的原油、天然氣進口來源已經多元化,而且長期合同佔比很高,只要各方按合同履約,進口能夠保持總體穩定。

  連維良還表示,中國正在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清潔能源的快速增加也將有效對沖和減緩外部影響。

  “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責任重於泰山。”胡祖才介紹説,國家發改委將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主要是開展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糧食保供穩價工作,保障糧食安全;二是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保障能源安全,重點是做好煤炭保供穩價工作;三是做好重要礦產品保供穩價工作,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四是緊盯市場動向,依法加強市場監管;五是切實做好睏難羣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兜牢民生底線。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9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家發改委:應對通脹有信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