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第三號命令——殲滅敵方蘇瓦烏基集團
按第三號命令的具體規定,西部三個方面軍(西北、西方、西南方面軍)都應派出強大的機械化部隊實施反擊,其中西北、西方方面軍所領受的任務是“採用集中突擊的辦法包圍並殲滅敵方蘇瓦烏基集團(即指在兩個方面軍接合部進攻的德軍第3裝甲集羣),至24日黃昏時佔領蘇瓦烏基地區”。但西北方面軍司令員庫茲涅佐夫上將卻並不重視正在向維爾紐斯推進的德軍第3裝甲集羣,或許他認為那應該由巴甫洛夫大將指揮下的西方方面軍去對付。
在庫茲涅佐夫的計劃中,真正需要認真對待的是對他的方面軍防禦地帶中央進攻的德軍(即北方集團軍羣所屬第4裝甲集羣及掩護其兩翼的第16、18集團軍)。
為了打退這股敵人,庫茲涅佐夫決心調動下屬的2個機械化軍:機械化第3、12軍的兵力。前者編有坦克第2、5師,摩化第84師,在戰爭爆發時擁有坦克692輛,其中KV坦克52輛,T-34坦克3輛。後者編有坦克第23、28師,摩化202師,當時有坦克691輛,包括T-34坦克54輛。按照西北方面軍的反擊計劃,機械化第12軍應該在第8集團軍步兵第10軍配合下由斯卡夫德維利進攻德軍左翼,而機械化第3軍則應向德軍右翼進攻。整個反擊將由第8集團軍司令員索邊尼科夫少將統一指揮。命令在當天上午9時30分發出。
西北方面軍的計劃理論上是不錯,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那麼一回事。總的來説,作戰中的蘇軍無論是上級司令部與下屬部隊、還是各友鄰部隊之間都無法建立起有效的聯繫,對當面的敵情也幾乎一無所知。機械化第12軍的下屬的兩個坦克師中的坦克第23師被交給步兵第10軍指揮,未能配合坦克第28師的行動,其原因連蘇聯人自己在戰後都説不清楚。而機械化第3軍只拿出了一個坦克第2師,坦克第5師則與德軍第3裝甲集羣的部隊在涅曼河附近發生了戰鬥,未能參加軍主力的反擊。
這樣,蘇軍用於對第4裝甲集羣反擊的坦克機械化部隊只剩下互相併無戰術協同甚至聯繫的3個坦克師。而且由於準備時間過於倉促(不到一夜),各部隊都未能領到足夠的彈藥和油料,同時由於缺乏運輸車輛,在即將進行的戰鬥中,他們也很難指望得到補充,後來德方的戰場報告也提到被擊毀和遺棄的蘇聯坦克中往往沒有幾發炮彈。這不僅是西北方面軍,也是整個西部地區蘇軍機械化部隊所共同面臨的巨大困難,這一困難將極大地影響坦克部隊威力的發揮。
6月23日晨,紅軍的坦克開始向戰場進發。他們的行動被德軍的偵察機發現。這一情報很快就轉到了德軍第4裝甲集羣司令官赫普納陸軍大將那裏。此時,赫普納手下的兩個摩托化軍中,右路曼施坦因的摩托化第56軍由於遭受的抵抗較小,因而領先於左路萊因哈特的摩托化第41軍,此刻正向西德維納河衝去,而被發現的紅軍坦克正是向該軍側後逼近。赫普納最初打算讓曼施坦因掉過頭來吃掉這股蘇軍,但考慮到儘快抵達西德維納河關係到德軍能否殲滅波羅的海蘇軍的大局,於是,赫普納打消了原來的想法,決心讓曼施坦因繼續前進,而由萊因哈特的摩托化第41軍消滅這股蘇軍坦克部隊。
某些西方著作,把德國第41摩托化軍這場戰鬥描繪為德軍同時抗擊得到騎兵、炮兵掩護的3個蘇軍坦克師的集羣衝擊,力量懸殊的惡戰。確實,蘇軍投入了三個坦克師,但這三個師卻未能採取西方史學家所認為的那種一致行動:
6月23日反擊開始時,蘇聯第12機械化軍的第23坦克師被用來掩護第10步兵軍,處於被動應對狀態。而該軍的另一個師——第28坦克師因為沒有燃料,當天根本沒有出動主力,而是在展開地區整整等了5個小時。這個師還沒參加戰鬥,就捱了德國飛機四次轟炸[2]。當天下午,第28坦克師所轄的第55坦克團的17輛先頭坦克才發起進攻,遭遇了德軍第1裝甲師一部。雙方發生了小規模戰鬥,第28坦克師的先頭將德軍擊退了5公里,並宣稱摧毀了14輛德國坦克和20門火炮,但由於沒有友鄰部隊的配合,投入兵力也太少,該師也未能取得更大進展,自身反而在德軍炮火阻擊下損失慘重,第55坦克團副團長波波夫和他的坦克一起被摧毀。
事實上,在6月23日這一天,真正與德軍坦克部隊發生大規模戰鬥的是紅軍少將索連京指揮的第3機械化軍第2坦克師。該師編有2個坦克團(第3、4團),1個摩托化步兵團(第2團),1個摩托化炮兵團(第2團),擁有約20輛KV坦克,一些T-34坦克,以及80輛左右的BT快速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