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較量”歐洲為何觀望
不久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毫無根據地猛批中國環保問題。而中國領導人則明確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此前悍然退出《巴黎協定》的特朗普顯然不可信,讓人懷疑他的相關演講內容更多是為了爭取國內選民支持。而在歐洲一些政要和媒體盛讚中國減排目標的同時,也有一些媒體沒有錯過這個熱點,對此番中美“較量”進行了密集報道,而且多以“中美互懟”“中美新冷戰”等為題。一反常態的是,向來在環保上高調的歐洲媒體此次卻罕見地沒借題發揮,刻意迴避批評中美任何一方,或者是傾向於哪一方。
毫無疑問,歐洲對環保問題的重視確實是真實的。一方面,全球氣候變暖直接關乎歐洲的生存安全。如果無力阻止北極氣温繼續升高和海平面升高,不僅將淹沒大西洋沿岸歐洲的大量土地,還會導致冬季暴風雪成災、夏季高温不退並加劇暴雨、颶風、洪水氾濫等極端現象。另一方面,綠色環保也關係到歐洲的核心競爭力。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下,處於後工業化時代的歐洲製造業大量外移。而同時在新興數字技術領域,歐洲卻又明顯落後。相比而言,歐洲在環保方面卻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專注綠色產業,不僅可給疫情後急需經濟重啓的歐洲帶來增長動力,也可通過新能源開發利用強化自身能源安全,更可主導規則制定獲得軟性權力,可謂“一石多鳥”。
因此,歐洲此番在環保問題上沒有“大做文章”,更多是想“坐山觀虎鬥”,不想過多地摻和到中美對峙中。
首先,歐洲在環保問題上對中美都有“不滿意”之處。歐洲雖然一直認可中國的減排努力,但總認為做得還不夠,希望能給中國施加更多一點的壓力。同樣,美國單是退出《巴黎協定》就讓歐洲大為惱火,更別提特朗普此前對歐洲的攻擊和輕視。
其次,歐洲也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歐洲媒體曾提出這樣的説法,即特朗普政府毫無戰略可言,更像是玩“打地鼠”,誰冒頭就打誰。對於特朗普,歐洲人可謂是既有些恨又有些怕,所以不想去觸他的黴頭,省得被一錘子打在頭上,不如等拜登上台再重塑跨大西洋關係。
其實,無論是切實減少温室氣體排放,還是發展綠色環保產業,歐洲都離不開中國的合作,尤其是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就擺在那裏。所以,過多地在環保問題上抨擊中國,除了破壞中歐良好的綠色合作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用處。更何況,中國不可能完全不顧國情作出不切實際的承諾,因為沒有發展的環保根本就是不可持續的。
對於政治已經明顯極化且保守之風盛行的美國來説,無論誰上台好像都不會讓美國如以前那樣對世界承擔起領導責任。而如此自利的美國,會關心歐洲的想法並和歐洲一道去推動環保大計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因此,如果歐洲不能為維護自身利益切實發聲並採取行動,僅僅在一邊“躲風頭”,那所謂的戰略自主就只能是一句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