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5月底,我在光明村駐村已兩年又一個月。
從旺蒼縣檢察院轉隸到縣紀委監委兩個月後,我和另一名同事被派駐到白水鎮光明村,成為駐村工作隊的一員。現在,我與600多名村民已經融為一片,成了一名“光明人”。
近幾年,縣紀委監委對口幫扶光明村,因地制宜發展“農旅一體化”。打造全縣首個家風館,階梯蓮池、騎遊道、露營基地、牡丹園等20餘處微景觀,讓曾經貧苦的村子成了青山綠水公園、農旅體驗樂園。
脱貧不易,致富更難。駐村之初,我在駐村老隊員的帶領下,用2個月時間把全村207户貧困户走了個遍,摸清每户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和發展意願,一起制定增收措施。
“村裏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勞動能力相對較弱,要實現增收致富,必須就近挖掘‘真金白銀’。”經過走訪摸底、徵求意見、多方考察、反覆研判後,我們決定一方面完善“特色產業 旅遊產業 服務產業”農旅一體化產業鏈條,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另一方面多方爭取農業政策,支持村民發展“短平快”特色產業。
我們和村裏商量先培養一批產業發展帶頭人。我多次到六社貧困户王海道家,結合村情和家裏實際,幫老王制定香菇種植發展計劃,希望他帶頭做個樣板:“村裏地勢高,晝夜温差大,非常適合種香菇,收益也可觀。”
“建棚沒資金,種植沒技術。萬一賣不出去,怎麼辦?”老王既心動又心存顧慮。
“你放心,資金、技術、銷路我來幫你解決。”村子、鎮上、縣裏一天來回好幾趟,幫着辦理小額扶貧貼息貸款,找鎮裏農技員免費上門指導培訓。老王貸款5萬元,把周邊閒置土地租用起來,種植香菇,兼種玉米、水稻等作物。到了年底,僅香菇一項收入就達2萬多元。
之後的兩年裏,老王利用家庭農場補助資金新增種植金銀耳,發展起了土雞養殖,不僅很快還了5萬元貸款,家裏還有了3萬元存款。
老王的日子越過越好,村民們都看在眼裏,也有了脱貧致富的幹勁和信心。我們因人因户施策,村裏走出了大批種養殖能手。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2900元。
年初,老王香菇大豐收,近百隻土雞出欄,往年他不愁銷路,但沒想到遇到了疫情。而大多村民和老王一樣,香菇、土雞滯銷,疫情對倚重鄉村旅遊發展的光明村來説,也是個不小的考驗。
跑學校、超市、飯店找銷路;搭乘網絡快車變身主播,幫村民網絡賣貨;藉助縣級宣傳平台,對外擴大光明品牌宣傳。那段時間,我們大家雖然很辛苦,但內心卻十分堅定:多盡一份力,村子發展就多一分希望。
隨着對疫情的有效控制,從各個渠道爭取到的大量訂單加速出貨,五一期間四方賓客來村裏賞牡丹,我們也迎來了今年首個鄉村旅遊小高峯。(四川省旺蒼縣紀委監委駐白水鎮光明村第一書記 李濤 || 責任編輯 馮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