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評論員觀察
我國擬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納入幹部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社會教育體系。這是記者從7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關於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草案獲悉的。
無論是對權力的監督,對秩序的服從,還是對法治的篤信,都需要全體公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真誠擁護。樹立法治信仰,使法治觀念內化於心、外化為行,讓全體公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衞者,必須高度重視法治教育。
有沒有法治教育不一樣,法治教育抓得緊不緊也不一樣。“七五”普法工作開展以來,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據“2020年全國社會心態調查綜合分析報告”顯示,當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時,選擇“通過法律渠道解決”的居第一位,比2016年提升了3.7個百分點;選擇“託關係、找熟人”的比例明顯下降,“遇事講法、遇事找法”逐步成為社會共識。法治教育功不唐捐,法治觀念逐步紮根,這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毋庸諱言,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羣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人們的法治觀念還存在一些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比如,還有一部分人對法律規範表現出無知或漠視,肆意踐踏法律,視規則如無物;個別國家工作人員還存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權壓法甚至徇私枉法等問題。因此,“八五”普法規劃提出“公民終身法治教育”概念,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巨大的法治價值。
公民終身法治教育之路有千百條,提綱挈領,重要的無非有兩條: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
法治理論教育,主要以學校教育為載體。把法治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一部分,既在教育內容上形成獨立的板塊,又要在教育形態上融入滲透到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環節,在學校教育鏈條上實現全覆蓋。自2016年起,全國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在6年級和8年級設置了法治教育專冊,中小學普遍配備了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等。但是,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成效上都存在提升空間,讓法治理論教育落到實處,防止“走過場”“做樣子”,任重而道遠。
法治實踐教育,主要以司法實踐為抓手。行勝於言,一個活生生的司法案例,就是一個沉甸甸的普法素材。優秀的法治實踐案例,可以增添民眾對法治的信心和尊崇,甚至可以影響幾代人對法律的認知和態度。一次公正的司法審判,其教育效果要比背一百遍法律條文還要大,這就是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深刻意藴。為此,要不斷強化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理念,不斷提高立法司法執法水平,讓人民羣眾在鮮活的司法制度和司法活動中感受法治、參與法治,涵養法治素養、夯實法治觀念。
一個成熟的法治國家,其直接標誌是社會成員具有較高的法治素養與堅定的法治信仰。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就是朝着這一宏偉目標邁進,咬定青山不放鬆,務必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練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