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丈夫次旦羣培因病去世後,失去“頂樑柱”的曲松縣堆隨鄉隆村次旦卓嘎一家陷入了貧困。2016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户後,次旦卓嘎在黨和政府的幫扶和自身努力下,擺脱了貧困,過上了幸福生活。
丈夫次旦羣培去世時,次旦卓嘎面臨的是兩個孩子上學,家裏缺勞力,農業生產沒人幫忙搞,外出務工沒法去,沒有經濟收入的困境。考慮到她家的實際情況,當地黨委、政府確定次旦卓嘎享受生態崗位補貼,每年3000元。
“脱貧靠國家,更得靠自己。”思來想去,次旦卓嘎借錢買來4頭奶牛和20多隻羊。
次旦卓嘎之所以下定決心養奶牛和羊,是隆村奶牛養殖基地與她簽訂了一份為期3年的合同。此外,她還被招收為養殖基地職工。
近年來,通過不斷探索,隆村走出了“基地 農户 銷售”的特色養殖發展路子。羣眾可以把自家奶牛和羊委託基地養殖,有固定收入;也可以自己養殖,委託基地銷售。“在養殖基地上班,管吃管住,每個月還能按時領到4000元工資。”穩步增收後,次旦卓嘎好像變了一個人,健談了,喜歡與人打交道了。她説:“收入增加後,家裏裝了寬帶,可以看網絡電視,還能通過微信視頻和兒子聊天,太方便了。”
次旦卓嘎的大兒子學會了汽車修理技術,目前在一家汽修廠上班。二兒子從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一名基層公安民警。想兒子的時候,次旦卓嘎就用手機微信與他們通話,她説:“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多虧了黨的好政策,現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一天比一天好。”
次旦卓嘎告訴記者,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不僅她家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村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她説:“‘四講四愛’羣眾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後,村裏打架、酗酒、鬧事的少了。村裏的衞生有人打掃了,垃圾有人清理了,村子乾淨了,各家各户的院子比過去幹淨了,村子越來越美了。”
今年,考慮到次旦卓嘎一個人生活的實際,當地黨委、政府動員次旦卓嘎搬到乃東區頗章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7月19日,堆隨鄉黨委派人專程來看望慰問該鄉搬遷羣眾,進一步温暖了搬遷羣眾的心。“新家不僅房子是新的,傢俱也是新的,比我想象中好多了。”次旦卓嘎説,“新家離兒子上班的地方近,他們回來看我方便多了,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長了。”
如今,次旦卓嘎的大兒子已經成為山南市一家汽修廠的採購、銷售負責人。“雖説不是‘鐵飯碗’,但收入有保障。”孩子們走上工作崗位,是最令次旦卓嘎高興的事情。同時,她自己也沒有閒着,她告訴記者,“通過參加編織技術培訓,我學會了紡織技術,靠織氆氌、藏被、卡墊,一年能夠增加經濟收入一兩萬元。”
日子越過越好,增添了次旦卓嘎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她説:“我今年才49歲,未來生活還長着呢。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我們好好幹,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現在,次旦卓嘎的最大心願是:兩個兒子儘快成家,她能早日抱上孫子。“快了,現在社會發展得這麼好,這些願望一定會實現的。”説着,次旦卓嘎笑了,彷彿已經過上了兒孫繞膝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