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又一沙漠成功治理,留下200畝地變廢為寶,不是毛烏素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綜合

從北非西海岸,通過世界最廣闊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島、伊朗高原、中亞直到中國西北和蒙古高原,有一條長度超過7000千米的連續沙漠帶,它好似一條黃色的帶子,系在地球這個藍色星球的腰帶,中國沙漠就在這個沙漠帶的最東端。中國廣義沙漠面積為143.3萬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的15%,分佈在乾旱區的沙漠面積為59.3萬平方千米,半乾旱區的沙地面積為23.8萬平方千米,戈壁面積為57萬平方千米,風蝕地面積約為3.2萬平方千米,遍及北方和西北14省,在沿海也能見到濱海沙丘的存在。


因為沙漠化現象太嚴重,所以近幾十年來,我國對沙漠的治理一直沒有停歇,其中治理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內蒙兩省交界,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4.22萬平方公里,寸草不生的大沙漠,在人類40年頑強對抗後,30%的沙漠覆蓋了植物,8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5000萬畝的水土不再流失了,黃河年輸沙量,也因此減少了整整4億噸,沙漠變綠洲,可以説是逆天改命,這個了不起的壯舉,用信念譜寫了人定勝天。


而繼毛烏素沙漠後,中國的又一沙漠成功治理,留下200畝地變廢為寶。這一沙漠就是北京的“天漠”,距北京90公里,與八達嶺長城、康西草原一線貫通,由羣山、戈壁、沙漠、湖泊構成,在山水之間逶迤着一道金燦燦的沙丘,綿延起伏十餘里,甚為奇特壯觀,人稱“天漠”,這裏既有西域風情,又可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站在沙漠上,你會看到北側是清亮如帶的官廳水庫,南邊是莽莽軍都山脈,仔細看,在山麓地帶有一座座夯土烽燧,由西向東排列着,那就是戰國時期的燕長城遺蹟了,可以説,此地自然和人文景觀的雄渾奇麗在北京周邊都算得上是獨一無二了。因為天漠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它“界限分明”,在天漠四周,有一個清晰可辨的輪廓線,離開這個輪廓哪怕咫尺之遙,馬上就是普通的農田。

雖然沙漠的面積不大,但它仍具有鮮明的沙漠特點,也具有給周圍城市和周圍環境帶來惡劣影響的能力,只要颳起大風,北京及周邊的城市都會受到風沙的侵襲。當地政府為了控制住“天漠”帶來的惡劣影響,在早些年就已經開始動員周圍人民,在這片沙漠築起了一道綠色的“城牆”,經過無數人的不懈努力,擁有1300畝面積的“天漠”逐漸被大家消滅了。

如今天漠被治理的只剩下200畝地,如今這200畝沙地已經變廢為寶了,因為天漠其獨特魅力的自然風光,已成為中國外影視劇選取西部風光的最佳外景地之一,《大決戰》、《木乃伊3》、《京華煙雲》等300餘部影視片先後在這裏拍攝,在山水之間逶迤着一道金燦燦的沙丘,綿延起伏十餘里,甚為奇特壯觀。

可以説當初一點作用都沒有的沙漠現在卻被治理成了一個能夠帶來很大收益的地方,人們用智慧把留下來的200畝地變廢為寶,不得不説治理人員的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