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京智庫春季峯會。圖/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肖隆平)5月29日,在2022新京智庫春季峯會“城市之策:京津冀對話粵港澳,世界級城市羣的機遇和挑戰”主題論壇上,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發表了主題為“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與創新機制的研究”的演講。
在演講中,仇保興表示,都市圈作為一個複雜巨系統,應該從經驗、問題、目標三個導向進行具體分析。同時,都市圈的協同發展本質上是“圈”內的“發展極”,即“圈”內大中小城市之間的協同,只有“圈”內各城市協同發展了才能構成都市圈的協同發展。
發達國家都市圈值得借鑑的經驗
仇保興認為,通過總結國外,尤其是英國、法國和日本這些國家都市圈的發展,有一些經驗值得借鑑。比如,搬遷到新城的機構,激勵政策要儘快明確,並且要具有連續性。連接新城的快速軌道交通需儘快啓動建設。新城建設協調機構必須要有高規格與務實的態度。這是運行的關鍵。
同時,搬遷的企業和科研機構既要高端前沿,又要注重相互的協同性,以利於形成集羣效應,以及相互交叉的強化效應。新城的基礎設施要貫徹綠色低碳微循環概念。要通過立法減少新城建設的不確定性,保持可持續性投入。新城要具備比老城更優質或者同等的公共資源,更優惠的政策以聚集人才,並且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的挑戰
那麼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哪些挑戰呢?
仇保興表示,根據相關研究發現,北京周邊有很多中小城市,相比2011年,2019年人均GDP佔比較北京下轄核心區上升的僅有大廠、涿州和固安,持平的有豐寧和淶水,剩下的更多城市是在下降。上升的城市中,固安是有大興國際機場帶動,大廠是距離北京通州比較近,涿州是因為雄安建設,人口增加了。這説明環京新城的建設還有一些短板。
而交通網絡不暢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比如,從北京到京津冀土地餘量最多的濱海新區,理論上來説,北京直達濱海新區只要半個小時左右,但現在通常高鐵都需要先到天津市裏,再到濱海新區,這樣就需要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如果能從北京直達,這對濱海新區來説,可能就是完全不一樣的輻射效果。
同時,面對的挑戰還有產業人才遷移問題。仇保興介紹,本來許多人才應該在京津冀都市圈內部“消化”,但是北京的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的遷移,大部分卻是遷到了南京、蘇州,甚至海口等京津冀以外的城市,很少到天津(河北)。這就説明北京產業(人才)的遷移過程完全沒有兼顧地理環境影響。這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產生的一個很大矛盾”。
京津冀協同可以這麼做
仇保興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有四大引擎: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這四大引擎的功能分佈是互補的,而且第二梯級城市(如東莞、佛山和珠海等)能力都比較強,所有的要素外溢、擴散,比如人才、技術等,都能在大灣區內部順利實現對接。而北京的高新技術流動則要跨區流動,“這也是為什麼中央提出要把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建設成為京津冀地區中等城市的現實原因。”
要實現這些發展目標,仇保興表示,這就要實現京津冀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產業配套,以及補齊醫療和學校資源的短板。這也是《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22年工作要點》規劃做好的重點工程。
具體而言,仇保興建議,京津冀三地要明確二三圈級城市協同發展的路徑,比如説京張,通過康體新城的發展、冰雪運動線路開啓發展帶的升級之路。再如建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三縣的協同發展帶等。
“京津冀協同發展也需要創新機制,這些要落實到一些改革措施上。”仇保興説,比如建立環京城市營商環境評價獎勵機制。京津冀地區的營商環境差別很大,一些小城市雖然比較落後,但是營商環境不佳。這種機制在北京已經建立起來,在津、冀地區也可以考慮建立起這種機制。
最後,仇保興還建議,通過合理的醫療、教育資源分配,提升京津冀部分落後地區的人居環境,並形成一種有效的發展機制。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推動京津冀的協同發展。
編輯/李瀟瀟
校對/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