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汽車企業而言,剛過去的4月份可謂是最艱難的一個月份。據乘聯會最新零售銷量數據統計,2022年4月份國內乘用車銷量為104.3萬輛,同比下降35.5%,這一數據甚至比起疫情爆發初期的2020年4月份的142.9萬輛還要低得多,是國內車市近十年以來月度銷量歷史最低點。這背後除了疫情以外,還暴露了哪些關鍵的因素呢?那麼接下來軲轆哥就來分析一下4月份汽車市場的銷量數據。
霸主不再,國產崛起?
首先從4月廠商銷量數據來看,最大的亮點在於排在榜首霸主不再是大眾,而是換成了比亞迪。4月份比亞迪以10.4萬輛的銷量成績位居廠商銷量榜榜首,同比增長達到138.4%,市場份額也達到了10%。
不過從今年1-4月累計銷量來看,一汽大眾依然以50.2萬輛的銷量牢牢佔據銷量榜首位,緊隨其後的則是比亞迪、長安、吉利,不難看出國產自主品牌車企的市場佔有率正在持續攀升。不過從銷量榜前15的廠商來看,除了比亞迪以外其他廠商幾乎全軍覆沒,同比普遍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
眾所周知,今年4月份全國多地疫情反覆,消費者在家接受封控管理,足不出户自然限制了購車行為。
而且疫情還波及了多個汽車產業重鎮,尤其是作為全國汽車行業領頭羊的上海一度停擺,當地汽車製造企業受挫。比如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大銷量支柱4月份分別同比下滑了52.4%、57.0%、40.1%,另外風頭正盛的特斯拉在4月份也銷聲匿跡,榜上無名。
不僅如此,作為全國汽車行業樞紐,上海相關零部件供應及物流紛紛按下暫停鍵,對整體汽車市場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也正是全國各地車企均受到影響而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比亞迪贏了,但沒贏得徹底
從4月份的整體汽車市場銷量數據來看,比亞迪的表現無疑是最令人驚喜的一個。旗下秦、宋、漢、唐、元等王朝系列均實現了銷量破萬,而且海洋系列的首款車型海豚也收穫了不錯的市場表現。全系車型幾乎包攬了各大細分市場的榜單前列。
去年以來,比亞迪憑藉DM-i混動技術率先引爆國產混動市場,儘管今年越來越多自主品牌車企都推出了旗下的混動產品,但比亞迪依然憑藉電光石火的產品投放速度牢牢佔得先機。
然而,產品的快速擴展終究還是迎來了發展問題,最近比亞迪長沙工廠就因為環保投訴被勒令停工整改。
而值得注意的是,該工廠是目前比亞迪產品線最齊全的新能源汽車生產戰略基地之一,主要生產比亞迪DM-i產品,其中一期年產量30萬輛,二期也是準備今年5月正式投產,年產能為15萬輛。擴產的節骨眼上卻面臨停產,這也一度引致比亞迪A股股價遭遇重挫,市值蒸發逾200億元人民幣。
該工廠的停產整改也將致使比亞迪接下來的交付壓力加大,5月份的銷量或許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受疫情因素深刻影響的市場環境下,比亞迪依然能夠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可見比亞迪的抗風險能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車市低迷局面何時了?
對於當前汽車市場來説,最關鍵的問題無疑就是汽車廠商的復工復產問題。事實上,4月下旬開始,各大汽車廠商陸續宣佈開始復工。
4月11日中國一汽宣佈全面啓動復工,4月15日,紅旗品牌單日下線160台。4月17日一汽集團在長春的5個主機廠全部復工。
上汽集團也在4月18日啓動復工復產壓力測試,上汽集團旗下上汽乘用車、上汽大眾、上汽通用、華域汽車、安吉物流等整車、零部件和物流企業都開始運作。與此同時,特斯拉工廠也逐步恢復生產,截至4月30日已下線1萬輛整車,新車交付也在陸續恢復。
4月中旬,上海市經信委發佈了《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要求,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同日,首批666家重點企業“白名單”出爐,其中與汽車相關的企業達到249家,佔比超過37%。
除了復工復產支持政策加速落地,近期全國多地也開始推行刺激汽車消費政策。比如廣州和深圳就在5-6月期間,通過增加指標以及置換補貼促進汽車消費,此外汕頭、瀋陽、江西等多個省市都陸續推行新政策以激勵消費者購車。
目前國內疫情高點已過,隨着各級政策落地,復工復產循序漸進,5月的汽車供給環比將會大幅改善。
4月份汽車市場的震盪,的確帶來了不少讓人喜聞樂見的新局面,但這一切都是基於疫情影響的大環境下,目前的銷量數據只能代表現階段的汽車市場發展狀況,對於整體汽車市場的格局變化並沒有太大的導向作用。隨着5月份復工復產加速推進,預計5月整體汽車市場銷量環比4月將會迎來大幅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