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同意!”
舊改要把小區門口的簡易棚拆掉?居民章大伯第一個不同意:“你們改造不能就盯着美觀,棚子沒了,我們去哪聊天。”
“不是不是,聽我説完。”德勝東村的社區書記劉今昱連忙解釋,“我們拆掉,還會造一個老年活動室,所以今天想聽聽你們對活動室的建議。”
這下更熱鬧了。
“採光得保證”“空調會有吧”“桌椅夠嗎,我們想打牌”……劉今昱刷刷刷地在本子上記錄,厚厚的的本子寫滿了小區居民對舊改的期待。
她身後的鐵皮櫃裏,這樣的本子放了一摞。
去年,下城區東新街道德勝東村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清單,每天都有居民跑到舊改指揮部提建議。於是,舊改專班和社區便把舊改指揮部當成了“舊改議事廳”,共收到並整理了100餘條意見建議。
舊改的設計方案,從居民的意見中提煉了很多關鍵詞。6月14日,隨着外架拆除完成,德勝東村第一幢舊改“樣板樓”亮相,外牆修葺了、雨棚和晾衣杆換新了、樓道變整潔了。接下來,根據設計方案,這個舊改項目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德勝東村建於2000年左右,有69幢居民樓,3200户居民,25萬方面積,是下城區單體量最大的舊改項目。
由於小區多是企業單位的自建宿舍,規劃和功能配套上不夠完善,存在停車泊位緊缺、配套管線雜亂,建築設施陳舊、安防設備不足、生態環境欠佳等問題,影響了小區生活的體驗感和幸福感。
但大有大的優勢,有很多空間資源可以挖掘。
小區內有蝶園、清園、樂園、德園、東新公園、紅西河生態公園六個大小不一的公園,沿蝶飛巷主軸有黨羣服務中心等配套用房,沿德勝路、王馬路也有拓展公共配套的空間。關鍵是如何把這些資源重新挖掘整合、有效利用,這也是居民關心的重點。
在收集到的意見建議中,方便、實用、停車難等是高頻詞彙。
“居民所期待的,不僅是亮麗的外表,更是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劉今昱意識到,“我們只有把工作做好,做紮實,才能更好回應居民羣眾對美好家園和幸福生活的期待。”
蝶飛巷將通過“還路於民”,打造成讓人駐足流連的文化街區;王馬路上的空置商鋪將改造成老年食堂,方便老年人生活;蝶飛巷西側的黨羣服務中心將不斷深化成為居民休閒活動的新去處;利用現有配套用房在蝶飛巷西側建設鄰里中心,內含老年活動中心、嬰幼兒託管中心、社區衞生服務站、小區關鍵、為居民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務;在東新公園建設半地下停車庫,增加機動車位180多個,解決老小區停車難問題,打造六個精品口袋公園,滿足居民休憩需求,結合小區內的德勝東村幼兒園、德天實驗小學。
此外,雨污分流、電力上改下、樓道一體式弱電箱、無障礙設施、“智安小區”、外立面提升、入户區域改造、電梯加裝、美麗小巷改造、景觀提升等改造項目也將逐步進行。
“我們不一味地追求美觀,也不生搬硬套歷史文化元素,而是按照下城區‘保持舊肌理,賦予新功能,展現老味道’的思路,根據居民百姓自己的意願,把精力集中在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提升上。我們有信心,通過努力把德勝東村打造成市民‘5分鐘生活圈’,讓居民百姓在舊改這一民生實事工程中收穫幸福。”東新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卉説。